黑白红黄蓝,读五位诗人(上) 文 / 捍士(中国)

作者简介:

本名许杰鸿,90后,出生贵州黔东南。第五届中国青年诗人奖组委会成员,诗著《你在我的云上》,主持《评诗汇》等。

《黑白红黄蓝,读五位诗人》(上)

世界是由“黑白红黄蓝”五色构成。黑加白可以调成灰,红加蓝可以调成紫,黄加红可以调成橘,蓝与黄可以调成绿……红黄蓝是三原色,其它有色的色彩均由这三种颜色调成,三者混合也可以调成咖啡色及黑色等。白与黑又属于中间色——即黑、白、灰三种颜色,适用于冷暖任何色系。蒙德里安的经典画作如《红黄蓝与黑的构图》《红、白、蓝的菱形画》《构图第II号》等,都是用和展示了这五种色彩,深度影响了世界,尤其是设计界……设计界又影响了我们日常的方方面面。这次所读的五位诗人,就以这五种颜色为区分。符合的可能偏多,像以前读的“东西南北中、雪雨阴晴云”也是有很多诗人与诗歌符合,但是也只能选择其中五位相对来说更为合适的作者,也有的诗人比较适合单列…评读只是以供参考,以及使更多人了解。

1. 黑•产安江篇

提到黑色,我会想到深邃、沉稳、厚重、刚直、高雅、孤独……诗人产安江就是这样的人,其诗也属于这样的风格!他的《鹰》:

起初我看见鹰
在故乡的原野上盘旋上升
随着它在我的视野里逐渐模糊
我已认不出它是鹰
只感觉一只鸟,向上越飞越高
再接下来,我甚至认不出它是鸟
一个黑点,不知是鸟还是我的灵魂
正楔入人类无限深远的天空

此诗就有我前面所说的一些特点,如“一个黑点,不知是鸟还是我的灵魂/正楔入人类无限深远的天空。”整首诗“鹰”是一个意象,它是象征与比喻…他离原来的故乡或世界越来越远,一方面是成长及成熟;另一方面则是追求自我和独立思考后的结果——他的灵魂与人格勇敢的、有选择性的追求着更广阔的天地,将自己有意识的融入和深思进去……前者更多是客观规律,后者才是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也就是“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在认识的指导下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这只有少数伟大的人才敢选择走的路,它充满艰辛与别人的不理解……“鹰”就是这种长空路上的不被理解,但是任何时候都需要有这样的人俯视大地并找寻出路!所以令他佩服的通常是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其中也包括少数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等。所以,像同是他们安徽怀宁人的诗人,于他而言就有的方面谈不上喜欢,包括其他有名声在外的安徽诗人或别的国内著名诗人等!他觉得很多人的东西太肤浅与偏激,也有很多人的东西不真实……例如他的一首《长江》开头部分就有说到:

把长江比作动脉太庸俗了
把长江比作龙太高调了
把长江比作母亲太煽情了
要我说啊,长江它就是一条江
它不受任何人摆布

他自己追求一种“恍惚”,如他所说“恍惚不仅是道的终极,也是艺术的终极。”没有谁是完全不喜欢自己家乡的,他也不例外,顶多是不想与一些人相处了。比如他的诗歌《故乡》开头便写到过“顺着记忆的清溪趟进去/是一脚踏上去便暖烘烘的热土。”值得留心的是,他写的是“顺着记忆”的“清溪”……

“趟进去”,才“一脚踏上……暖烘烘的热土”——然后我们可能就能理解了他这只远去的风筝,遭受的一些狂风暴雨……但他的毅力却又是一只常人无法感同身受的鹰——不像在地面,大家说停就停一般“那么潦草与随意”。虽然目前好像还没有看到他出过什么书或著作,但如同老子写《道德经》前也没有著书,还是尹喜这个粉丝硬逼着他写的……所以,评价一个人或作品也好,我的观点是一定不能以那种肤浅的眼光看人,否则误人误己的同时,很可能还会误导一大片;还只能更加显得“你”和他们拉开的距离与巨大的差距。

他这种“黑”,也有很多人理解和偏爱。比如他借雨果小说中的人物自证自己而写的《敲钟人》“钟敲了十一遍。最后一遍停摆了/黑鸽子,你见过黑鸽子吗?/那么多的黑鸽子,染黑了天空/卡西莫多的天空从未亮过”,“敲钟的人敲不醒黑夜/越敲,引来的黑鸽子越多/黑夜从此比原来更黑”;还有如凤凰文煊说的:“那句话说得太对了,认同产老师的观点;搞得挺好,(我)没有产老师那样的见解,不敢说话。”她说的是上次我收集众人的《开启,他们及收藏夹话语》里的几句;等等……不再列举!

从不认识到认识他的这三年,我也比较喜欢他的哲学、文化视点、历史、诗歌理论…与他自身经历的一些过往故事及正义之举……当然也很喜欢他的诗歌,如还有他的《节日》,这首说了节日里悲伤的喜庆或虚无,即不重要远小于重要的,或者说不是节日重要的时候,他认为时间是飞奔的白马——“没有任何人和事物,可以打败时间/除了我的孤魂,高悬在时间之上”;《天空下》“我们的内心刚刚冒出一头河马/又被某种力量狠狠按了回去”描绘出了众人或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现状;《女巫》的前段则是赞美信徒或善良使者…结尾则是这种使者与善良被抛弃——“无数个不眠之夜,你在篝火上舞蹈/在农业的刀尖上祈求风调雨顺……一粒星光带着凄惶/风一样穿过故乡的屋顶”;《鹰是天空的暗器》虽然三段都精彩,这首我则喜爱中间一段偏多些,因为弥足珍贵的品质,那种放下不值一提的“自保”与“从众”等,这是属于人类无比需要和重要的人——“每一次风吹草动都有异响四下乱窜/深度寂静令人恐惧。一只麻雀/在电线上,来回练习平衡术”;以及《白城墓地》的开头“高楼在拥挤/他们也在拥挤”一种现代化的生存空间感受——活着与死去都在被“挤压”,结尾“陌生人的大会,没有人发言/闪来闪去,仅混个模模糊糊的脸熟”既有批判性的同时亦有异常的清醒……

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人对他诗歌的评论,我感到不是较满意,但诗人符力有句对他的点评我比较欣赏和有认同“作者所写的景物都是辅助,诗意的核心都放在人文观照上,这样的作品才可能有足够丰深的内涵和外延供人品读”;还有诗人范恪劼的“诗人在一张无辜的白纸上,延展出人生的繁复与变相、既定与可能、正反与辨证,将生命的自主与自为嵌入尘世沧海的波澜中,用追问式的回溯力图辨析出在主客合力作用下今我如斯的主因与助力,洋溢出生命主体意识的可贵自觉与人生自主宰的独立精神。”当然,评读过他的文字我也没有都去找和看了,或许也还存在其它不错与认可的评论或句子。

读产安江的诗歌或文字,会发现一个个自己,以及一个个胸怀,一个个“雨中的长城”……也能看到那“爱得深,也就伤、痛…得深”。好比他的“你剜心的泪水/扑不灭岩层深处呼呼的火苗”虽然此诗句有一语多意或双关,但属于他底色里的——坚持、很累,与……仍旧“向上”,依然非常明显,也极为实属不易!

【产安江简介】男,汉族,安徽怀宁人,爱思想甚于爱文学。诗作散见纸媒及网格诗歌平台,多首作品入选中国诗歌网“中国好诗”。个人诗见:诗是诗人思想和灵魂的见证,偏爱那种穿透历史、穿透人性、穿透存在,同时又浸透了主体他性、民族性、人类性的个人经验诗意提供的深邃而又大气的诗歌。

2. 白•汪剑钊篇

读他的诗,总能感到“这是一位非常具有人文情怀的诗人”……另外,也如南宋诗人徐元杰的一句诗“坚凝力量诚无息,收敛精神外不浮”比较像是说他及其作品。

比如我深爱他的诗歌及句子“相对人性的善良,/英雄这个词还是太轻,/诚实和本分是你留给后世最大的遗产”、“挺不住也无须为此而感到羞耻,/眼泪洗不去罪恶,但可以抑制悲伤”、“你一定要原谅,我们是平凡的同类。/自燃,光亮微弱,间或照亮人间有限的黑暗。”——摘取于《英雄这个词还是太轻》,这便像诗人心中那股“坚凝力量”,也像大雪和融化一样触动我,这样的诗歌饱含着作者的精神与心声!他也是写“眼泪”一词,能让人看到及感受到眼泪的诗人,也似乎使人理解了什么是“诚……无息”!

还有如《核电站或惊蛰之惊》,一句“贪婪和愚蠢联手,/将白昼粗暴地翻转成了黑夜。”我看到的是也有另一海啸的惊人之力“翻转”着黑夜……这种句子所爆发出的痛与欲哭无泪、勇敢、正义等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关键词就如“核电站”,相匹配的还有“贪婪”、“愚蠢”、“粗暴”、“黑夜”,还有一个另类的词就是“白昼”——有点像五对一的悬殊或差距,所以“白昼被翻转”……“核泄漏”等核的危害是殃及整个人类生存和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大问题,我们已知的,已经有很多人及海洋生物等受过灾…若仍将处理不当或以此证明着什么,它就会是我们这个世界共同的阴影及其它!诗人并没有用高深的词和意象,反而都是用最浅显易懂的词与比喻来表达,这是汪剑钊诗歌的总体特点,这也是最难做到的一面——如同“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

他的《清明》里“清明,白色的杏花重归寂寞,/泣血的杜鹃早已在尘世的喧嚣中沦陷。”也有类似,而且这首开头一句也不得不提——“需要纪念的人物愈来愈多,/但可以相互交谈的朋友愈来愈少。”由此就可见他的诗歌很深刻也很深入,对现实与人心都有旁敲侧击,也有“刮骨疗伤”,他的内心既清又明……但是如今,又有多少人能认真的去读到或了解到他的诗歌等作品呢?以及感受或说出相关的人与事呢?这仍是某种程度上的“清明”,某种意义上的“泣血的杜鹃”……与他同处一个时代,我感到是非常幸运的!
对于诗与诗人,“他”的诗也是“他”。诗人也是在用其诗作说话……去年读过他的《读诗的拾荒老人》《乌石榴》《挽歌》《祭》等,到现在同样感动或触动,同时,像《儿童节》《城市涣散如同一本废弃的旧书》《日历上的白昼愈来愈长》《立春(壬寅年)》《误读》《时间连灰烬都不会留下》《雪花在黑夜里腐烂》《美是毫无缘由的独白》等这些诗歌都……也最能说明他的“收敛精神外不浮”一面,也都生动体现了他的真实、内在品质、鲜活、丰富立体的一面;“洁白的雪人无力自救,更无力他救,/只能用湿漉漉的叹息去撞击良知的大门”摘自《立春》。有关他的“人文情怀”或优良品质等从一开始都十分的明显,也一直明显。《读诗的拾荒老人》“美尽管易碎,却是这个世界的核心,/我见过天鹅湖畔读诗的少女,/她们的背影使人不再怀疑天使是否真的存在,/白色的衣裙飘扬,杨柳为之折腰,/诗与美因此形成了固定的注释……”;“世界读书日过后,泛读的喧嚣散去,/没有竹简,没有泥板,没有洁白的宣纸,/也没有现代的铜版纸、胶版纸、瓦楞纸和白卡纸。”《城市涣散如同一本废弃的旧书》”;或《美是毫无缘由的独白》:

美是毫无缘由的独白,
正如漂泊的云彩,
索性连牵引的根须都不再需要……

白皙到透明的是她的皮肤,
血液蔚蓝宛如大海,
隐在山水背后的光亮是纤细的骨骼……

美啊,徘徊于存在与虚无之间,
她自言自语,自在自足,
在伦理规则的尽头,自由地为真理发声……

“白”,由此可以看出——也伴有非常多的“具体”与使用!你也能从作品中看见及了解到他。因为他“思”既“他”,他“言”即他。

真正的诗人和经典的诗歌作品是骗不了人的,他们也没有想过去骗人!写诗和写评等,我感到都是很辛苦和痛苦的一件事,但是它可以慰籍人的心灵与精神,也能转化为愉悦、坚凝等力量!可是,他还有做翻译,亦是国内外来讲都很出色的翻译家,翻译了大量的俄语优秀诗作等……

我喜欢看他的诗歌和言论与评论,也喜欢他的翻译……分享一点他的翻译作品前——据我了解,他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在校园里上学时就开始了翻译……由他的相关访谈得知,如他说的“诗无达诂,译诗更是不可能有尽善尽美的作品。”但我感到他翻译的作品很美的,虽然跨语种及文化,但他还是能翻译得如此美妙,实属夸姣!如同他也说过(接近原话原意)——翻译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原文,尽可能的保留原作品的样貌及内涵或细节…但也还是难免有出入的地方。所以,他也用爱情等来打过比方,说翻译和原作者是一种结合,翻译出来的作品类似共同的(语言)结晶等意思的话,他也有写过相关文章,题目问后得知叫《译诗是一场冒险的恋爱》,难怪我之前凭他直播里说的(大意与记忆)没有找到。那次直播时,浙江大学吴笛教授说的话也很认可,也是接近原话原意“汪剑钊不仅做翻译,还自己有写诗与写评等,所以我觉得他翻译诗歌,结合上自己创作的体会与理解,应该会能更好体现与翻译出诗歌作品,因为他毕竟了解一些创作的方法和思路等……”我很认同他们的那种严谨与认真及蔼然。他的翻译作品,也让我更近一步了解和喜欢上了翻译的诗歌作品与国外诗歌!

打个比方,同样是曼德尔施塔姆的一首诗歌,但是当我看到两个或多个不同译文时,我的感受也就略有不同。也想到以前很多翻译的诗歌也会给我类似之感,我会因为一个翻译的水平或语言从而会不喜欢某些诗人的诗作…曾经给我留下过深刻印象的国外诗歌作品,当我有时想到网上找来重读的时候,并没有找到书上那个版本的翻译作品时,我也会对眼前所能看到与跳出的不满意的版本而感到失望或扫兴而返!从下面这首短诗来看,我个人是更倾向于读诗人汪剑钊翻译的版本,因为文本更精炼或诗的语言更精确,语句也更为流畅…也就能给人情感和意境更为迷人与长久难忘等……先看一首两人译作——

《我很早就爱上了贫穷和孤独》 (曼德尔施塔姆,菲野译)

我很早就爱上了贫穷和孤独,
我是个贫穷的艺术家。
为了用酒精煮咖啡,
我给自己买了一架轻巧的小三腿桌。

《我很早就爱上了贫穷》(曼德尔施塔姆,汪剑钊译)

我很早就爱上了贫穷,
孤独,可怜的艺术家。
为了在酒精炉上煮咖啡,
我买过一个轻便的三脚架。

两首译作,除去作者姓名,字数上来看,菲野翻译的标题加正文共是56个字,汪剑钊翻译的是47个字,如果算上标点符号,菲野的是56+4=60个字符,汪剑钊的是47+5=52个字标,汪剑钊的翻译初步看上去显得更为精炼;整体效果和内容由题目开始,菲野用的是《我很早就爱上了贫穷和孤独》,汪剑钊用的是《我很早就爱上了贫穷》差别在于“和孤独”三个字,一个有,一个没有,题目长点短点都无可厚非,他们都是以正文第一句为题,应该也都是尊重原作者的诗歌而译……直接看正文分析一下哪句会更好,或许就更为具体与直观些,因为正文才是内容的关键——菲野译的“我很早就爱上了贫穷和孤独,/我是个贫穷的艺术家。”这句,先不谈诗歌里“和”字宜不宜用与该怎么用,但至少用了“和”字此处会产生一点小争议,如会消解掉部分诗性没有?“和”字在这里会有偏向了散文一些,而且是诗歌的首句及题目,会有一点影响是其一;其二,菲野版本第一行有了“贫穷”一词,第二行还是用的“贫穷”一词,又会给读者或研究分析的人出了难题,需要考虑不同的情况来判断与排查,会比较费时间,而且是没有必要费的那种时间,比如“贫穷”的重复是缺少变化,还是能起到一种加强的效果等?就有点把诗意和诗理变得复杂化了,如果不耐推敲对诗也是不利的,包括翻译,此处重复有影响阅读。还有最后的句子也是“……我给自己买了一架”,“我”与“自己”菲野也是重复用到“第一人称”,前面的诗句或语境其实可以看出,这个“自己”是可以去掉的,没有别人,因为“孤独”,而且前两行就已经有两个我了……

总体上……不知道是谁网上说的“曼德尔施塔姆的译本蛮多。黄灿然的译本缺乏了灵动和奇妙;扬子的译本比较冗长;智量的译本很优美,但缺乏了一种力量。我觉得曼德尔施塔姆最好的两位译者是菲野和北岛。 北岛的干净,有力量。 而菲野的充满才气。( 此言出自十年前的豆瓣)”相比目前汪剑钊翻译的:
“我很早就爱上了贫穷,/孤独,可怜的艺术家。”而言,“孤独”在两行中间无形的起到了“强化”和情感与诗意的衔接…精炼还能增强意蕴,又能避免暴露缺点,使人读起来还不费神,也不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或麻烦,并且相对而言会产生更多的内心共鸣,也耐推敲……更多的我就不做具体分析了。因为这首诗的情感或语言在汪剑钊翻译的呈现之下,诗歌的内外兼修才是显得最为迷人的,之前看到就觉得“一句话读诗:这一切都像是天生的,那么天然,包括诗里的富有!”——为了确保更客观、中肯,这首诗的两个翻译作品,也可以同时交由AI软件分别点评一下,它也是今年被热议过的话题,它之前给我的体验度或测试,表现一般,不管是写诗还是评诗,都有其短板和长处,但也不太影响,它是看作品质量和它所知的信息来进行评论的,它能总体判断出作品的意蕴……

图片来自网络

ChatGPT点评菲野版本:这首诗歌在诗歌艺术表现上,暴露了诗人的孤独和贫穷,表现出他抗争并咀嚼着生活的强烈决心,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他从贫穷和孤独中寻找,从现实中探求,从小事中领悟,从而创作出以本质内在的诗篇。他用酒精煮咖啡,用轻巧的小三腿桌来迎接艺术,从而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并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来弥补各种不足。诗人的这一崇高思想态度,在当今社会仍有借鉴和启迪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虽然有的词或句子它还是用得感到生硬等,如“以本质内在的诗篇”是否少字或多字?但也侧面说明了原作存在的生硬问题。接着看另一翻译作品)

ChatGPT点评汪剑钊版本: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贫穷的艺术家,表现了他在贫穷和孤独中孜孜不倦的追求艺术的坚定意志。他用简单的文字,直接而生动地刻画出了贫穷和孤独的特征,以及为追求艺术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付出。 诗人用“为了在酒精炉上煮咖啡,我买过一个轻便的三脚架”这样生动的诗句,展示了一个艺术家的真实生活面貌。在贫穷生活所带来的苦痛与艺术的追求之间,他选择了坚守自己所钟爱的事业,而不是屈服于生活的压力。 这首诗歌投射了一种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和渴望奋斗的拼搏精神,同时也是对贫穷艺术家生活的一种深刻叙述。直白又充满情感的语言,使诗人的思想观念得以贴近读者,更能引起人们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关注。(它这一言就说得更显优秀,也很丰富和流畅,而且也符合原作原意)

此诗选自《我在世纪的心脏——曼德尔施塔姆诗选》汪剑钊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是一部译笔精良、优中选优、设计典雅的曼德尔施塔姆诗集。译者汪剑钊教授历时十余年,反复修订打磨了译稿,保持原作风格,展现其的艺术特点,彰显了译者成熟的翻译技巧及对诗歌艺术的把握。”也确实,也才显得言之符实,名不虚作(取自或许有人不断略有改动的屈原《九章》“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原先也有版本是“美不由外来兮,名不可虚作。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我个人更喜欢原版或老版。这两年,上一回还只是看到“美”字变成了“善”,现在又多了一个可以的“以”字…不管是出版社还是教材,或是权威的网络,最好不要擅改,原文每一个字都更显精炼与丰富,比如“美”也包含了善等,而“善”很难完整的包含美与真等;“以”就有点画蛇添足,文言文还变成了现代文……所以,应尊重文本与作者等!)

诗人汪剑钊的更多译文及诗作我就暂不做更多分享与推荐了,他的作品都很值得大家阅读!像《我觉得》《白色的一天》《生活是破碎的文本包括空白与标点》等这些诗歌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作者。与时下或人类的大多数人相比,他是目前国内十分难得的优秀诗人、评论家、翻译家、大学教授等。其它不再多做分享也类似——他不仅创作的诗歌里写了很多“白”,翻译的作品里也选了好些“白”,他穿的衣服外套也是有白……不再过多谈及,因为会耽误别人更多的时间,喜欢与热爱的则对我前面说到的会当介绍或“序言”,会进一步了解(去翻看),对其而言也就已经足够;也包括曾经我2008年夏天实在是很厌烦上学了,辍学一年去的就是浙江,对浙江人和地方有一些切身感受,也因为那时的体会和现在这几年去哪个地方的体会也有些不太一样,又或者说现在许多太类同了…所以,那年的经历也是十分珍贵与不可多得的,比如那年的雪啤才刚推出,1.5元一瓶,不断“再来一瓶”喝到最后只好换钱或下次再喝才能结束;还有到横穿村里的沟里去摸鱼,看着无鱼,抓上来也不少与不小;我也是在那里的地摊书里被诗歌深深击中的……那时的人们普遍还比较真实与替人着想,人与人之间来往也密切及交心,虽然现在也有,但那种总体上的“距离感”也同时在无声无息变大……在那里我度过了懂事后也是成熟或成年阶段时最愉快和最充实的一年,所以,我对他出生的浙江,或古时产江南才子,今天产才俊佳人的地方,对那里也是很有好感及向往的,他也仍旧太像那种美好里的人了!

白,是很好理解的一种颜色,从生活中很多事物也能看到它,比如白云、月亮、雪、玉兰、皦玉、瓷器、米饭或馒头等。“白”它代表光明、纯洁、正直、谦逊、公正、雅致、悲痛……也包含高光及奉献,只是高光与奉献不宜过多谈论,但不能没有它们,它们也无时无刻都存在。经过沉淀与选择,我的世界里,目前来看,好像没有谁的诗歌与人比他更合适这种白,所以,我统称或简称诗人汪剑钊及其作品为——白!

【汪剑钊简介】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中国作家》等纯文学杂志发表有原创诗歌,部分作品被收入国内外二十余种诗歌选集与读本。出版专著、诗文自选集、译著多部,主编和编著文集三十余种。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国政府批准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这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周愚(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唐成茂(中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辑:冷观(美国)、jinwenhan(美国)、雲锦(美国)

编委:韩舸友(美国)、冷观(美国)、雲锦(美国)、jinwenhan(美国)、阮小丽(加拿大)、yimeng(美国)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