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会”花絮 / 胡少璋(澳大利亚)

作者简介
胡少璋,1941年出生于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7年加入福建省作家协会,1989年赴香港定居。在香港曾任《香港文学》杂志编辑、《大公报》编辑、《统一报》总编辑。曾在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出版社出版过由莫斯科大学东方语言学院教授马特柯夫翻译的两本书:《胡也频的生活与创作》、《胡也频的少年代》。1991年写的散文《香港的风》获《人民日报》等海内外“共爱中华”征文比赛金牌奖。在香港出版有:散文集《香港的风》及《胡少璋杂文选》。在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香港的脑和手》。在福建出版了由胡氏编写的《胡也频读本》。常在中国、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地的报刊上发表文章。2015年,定居澳大利亚,2021年6月在澳洲悉尼出版一本《胡少璋散文选》。

“世华会”花絮

“世华会”即是“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的简称。今年11月月5日至7日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希尔顿酒店,举行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联合主办的单位有: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福建省作家协会、中华网福建频道。大会宗旨是团结中华民族,复兴中华文华。与会作家和诗人共有76位,在澳洲的代表中,从悉尼去的只有我与池庆翔两人。

我是第一次参加“世华会”代表大会的,接到邀请书后我非常欣喜。因为,可以见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有见面的作家、文友。最希望的是,能见到从香港来的香港作联的作家朋友。遗憾的是,从始至终都没有见到我所认识的香港作家。

本来也很想见过去我在《香港文学》工作时热情投稿的美国、加拿大的作家以及新加坡坡、泰国等东南亚的作家。可是来的全是中青年作家、诗人,没有一个是我相识的故人。也许是他们因为年纪太大而不便外出,也许只是生命在时光的浪涛拍打下消失了吧。这的确令我感慨万千。
这次来厦门开会,就在这短短的期间里,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事有:

1、 在宴会上

11月5日晚,世华会在希尔顿酒店宴会厅接待了,从世界各地前来的作家、诗人代表。
我是被安排在第四桌,每桌十人,桌上有一张名单,每人胸前挂有一张代表证,上面写有姓名。名单上第一位,涂上鲜红鲜红口红的是关英宏,她身材高大、英武像个武将军,身旁的人即告诉我说,她是朱德总司令的外孙女。

我因牙齿都拔掉了,出发前一天医生为我装上了新在假牙,说是去开会会好看一点,能不能适用待回到悉尼了再来调整。所以,我无论吃什么都要用剪刀剪碎了再放进嘴里咀嚼。隔邻位的张显扬先生不断地为我夹菜、装汤,令我由衷地感谢。

在宴会结束时,徐少英老先生,突然举起手臂让我们验证一下他手臂的肌肉,我一抓,像铁一般的结实,后来我听说,他是个91岁的老人,这真是让我佩服倒地了。

2、 拜会刘登翰

当我听到大会秘书长李东昇宣读应邀参会的名单时,有个刘登翰,我心里一跳,他的形象立即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并记起了我与他交往的事来……

刘登翰教授是我年轻时的崇拜者,他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中国文学史〉的编者之一,可见他的学问有多深多广,我与他是在四五十年前在福州认识的。

宴会厅里最中心的是主席桌,我来到他面前提起代表证让他看我的名字,并开口说,刘教授,我是胡少璋,他叫了一声“胡少璋”接着瞪着眼睛一直看我说,你完全变了,我根本认不出来,又问我,你还在《香港文学》吗?我说老了退休了,现在已经移居澳洲定居悉尼了。他边说边看,可是我们手一直握在一起。后来,我叫来了也是从福州出来的池庆翔先生,我们三人合影,可是当我们站立后即有多人插进来一起影像,我告诉拿手机拍照的说,你们要把相片转发到大会的网络上去。我想这张珍贵的照片,我一定要珍藏好,并且要写一篇回忆文章。奇怪的是,世事难料,在大会网络里一直找不到照片,就连用手机照相的人也无影无踪了。

本想7日晚上在大会闭幕式上再补拍一张,可是李秘书长说他已回福州了。下次是否有机会再见到他呢?渺茫呀!

3、 会长即是服务
世界华文作家协会总会的会长,就是为总会所有的作家服务;分会的会长亦为该会的会员服务。为人家服务,要从被服务者身上体现出来,被服务者要亲身感受出来才是。

6日上午大会开幕秘书长主持大会,当然先介绍总会长单洋,并请他在大会上致辞。后来秘书长又点名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大洋区总会长冼锦燕上台讲演,她在讲话中宣布,新任会长是张显扬,副会长是美女诗人付晓燕,这位女诗人即兴朗诵了一首诗。

当我听到张显扬担任新会长时吓了一跳,原来就是在宴会上一直为我夹菜添汤的张先生。“会长即是服务”这是个口号,但又不是口号,要切切实实地去做啊!这次我是亲身体验到了。

7日早上,我与池先生一起去饮早茶,遇见张会长,他即坐到我们对面的座位上,在谈话中我们始知他原来是经历了惊涛骇浪,才飘到澳洲的越南难民。

4、 情深似海

我本来是福州二中教语文的教员,后来才调动去行政部门工作,因为经常写稿发表文章,在国内已经是个作家了。所以,后来到香港即去当报纸及刊物的编辑。

79届高中毕业班距今已有44年了,学生奔走四方,我自己也移居香港之后又移居澳洲。

当他们知道我要赴厦门参加“世华会”第十二届代表大会后,于是在11月5日,男同学四位,女同学两位,特地从福州跑到厦门希尔顿酒店来看我。

大家见面都先简要地讲述44年来的变化和经历。同学大多是六十多岁的“祖”字辈,大多数已经退休了。古语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面前的学生确实如此,最突出的一位是邓定剑,他现在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和雕刻家,他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他父亲是位草药医生,他对我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胡老师你就把定剑当作你的儿子来管教,他做错了事,你就打他一个耳光,我都不会怪意…… 。”原来的女副班长,当了一个部门的办公室主任兼工会主席。有一位男同学当了省级机关的副处长,还有的还在经营某种生意,大家都生活在得很好。看到他们的成就,我心里欣喜万端。

当班主任是为同学服务的这是为师者的职责,帮助他们做每一件事都是应该的,但却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真像”。

 面对如今全是老人面孔的学生,我感动不已,除了感动再也说不出什么了,双方的眼球对视和心灵的交融,是不用什么语言的。

师生两代人越洋万里来相会,大会摄制组还为我们拍下了珍贵的照片,并且得到许多作家的赞扬。这种师生真挚的爱,也是作家们所要描写和推崇的,并且事情又发生在大会期间,我想这也算是一朵小小的花絮吧。如果这种提法有人以为欠妥,那么,从会外会内而观,也许已是相映成趣了,特别对我来说这可是一朵大花絮。真是真情深似海啊!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国政府批准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这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周愚(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唐成茂(中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辑:冷观(美国)、Jinwen Han(美国)、雲锦(美国)

编委:韩舸友(美国)、冷观(美国)、雲锦(美国)、Jinwen Han(美国)、阮小丽(加拿大)、Yimeng Han(美国)

助理编辑:Yimeng Han(美国)、Shenghao Ye(美国)

发帖时间: 世界诗歌欣赏, 书画摄影, 作家论坛, 国际文化资讯, 夏威夷国际文联之窗, 朗读者, 现代诗, 艺术天地, 诗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