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点出发(布文)
我熟悉黑夜的味道,
像熟悉钓线的弧度。
当雨滴在挡风玻璃上发出指令,
里程表开始丈量月亮的距离。
两百公里,足够让城市
退潮成一副假牙。
而我的钓竿始终保持着
弯曲,
多么卑微的姿态。
大海将在黎明翻身,
露出东方的鳞片。
那些假扮鱼饵的小虾们仿佛复活,
一入水就不见踪影。
我的钩尖,
悬着整个宇宙的沉默。
咬不咬钩都好吧,我还是决定2点出发。
我要让水波记住:
这个早上有一个悬而未决的直角,
有一个比太阳更早照耀它们的人。
当群山在晨光中
倒立成水面。
我收竿,发现
我此行的目的,
或许是为了打捞出一桶
完美的黑暗。
【作者简介】布文,原名夏常鸿,华裔澳洲公民。祖籍湖南衡阳。写诗10年,主张诗歌唯美自然,曾创办澳大利亚澳华诗词协会,后更名澳洲悉尼雨轩诗社。现为澳洲悉尼雨轩诗社荣誉社长、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华文作家协会会员。
读经(梁晓纯)
捧读它时
角落里的页码总是蹦跳着跃出纸面
如小小的精灵一般
进而,由这精灵引领着
整页的文字都开始骚动起来
就这样,平静的书桌上
摊着一本不平静的书
终于,文字们逐渐地幻化成了
一池鱼儿
一朵莲花
一地众生,一尊佛
我捂住胸口
想象着找到了那颗游移的心,让它
跪下身去,膜拜
【作者简介】梁晓纯,出生于天津。现为悉尼雨轩诗社社长,新州华文作协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喜欢清新典雅、寓情于景,富有哲理的创作风格。

白云之乡(佩英)
一群逐水而居的人们
最早划独木舟抵达,追鸟捕鱼
长歌采薇
之后是你,你祖父的祖父莅临
据拥了一片片山水
那时天空与你眼睛一样蓝
云朵与肌肤一样洁白
你们安心牧羊耕地,草长莺飞
再后来我与我之同类
浩荡抵达,据拥了片片山水
切割,打造水泥森林
我据拥了你
你安静看我,如看那些生灵
仿佛从未消失
我成你眸深处一只游荡的精灵
直到秋霜冬雪来过
直到鸟雀呢喃 草木细语
山水丰腴
小狐狸终于脱胎修成,携手安居
云朵覆盖下的山林
注:据传当年毛利人带凭借星星和海潮判断方向,越过茫茫大洋,看到远处天边,长长的条条白云下面一片陌生的新岛,惊呼 “Aotearoa!” 于是“长白云之乡”就成了新西兰的别名。
【作者简介】新西兰作家、詩人、译者、报纸主编。新西兰工商管理硕士。2023年度獲第30屆義大利“烏賊骨”最佳外國作家獎,其作品被翻译成近20国语言传播,被比利时皇家图书馆、罗马大学等图书馆收藏,其作品收录在台湾《中国语文》书录,为中小学中文教师进修参考书目,24年十首作品被收录在意大利出版的[21世纪华语诗人合集],最新双语诗集[花开未](中文和意大利文)25年1月在意大利出版。2024年佩英代表大洋洲出席麦德林国际诗歌节,2023年度开始出任世界诗歌运动委员会理事兼大洋洲总协调员(WPM),世华诗歌学会副主席,美国纽约[综合新闻]主编。
在人间,在这么好的人间(映霞)
人间,在这么好的人间
我要去养一匹马,或以梦为马
只是奔驰向前
踏过清秋,在云山墨戏
忘记疼痛,忘记辛酸,忘记失去
把余生分给道路,分给山川,分给湖泊
穿越荒原,越过雪山
去见想见的人,去做想做的事
然后敞开心扉,对所爱之人表达此生的眷念
或者,我会看见逝去的父亲
在喃喃低语,他的眼神像一潭
深泉。深泉深不见底,但又见
清澈,又见慈悲
以梦为马,看见自己泪流满面
看见一天又一天的馈赠,
看见星辰、大海和一朵花的盛开看见自己就是一个五彩的国度
在人间,在这么好的人间
我要去养一匹马,或以梦为盔甲
但此刻黎明正在醒来,并且我也爱它
【作者简介】著名澳籍华裔诗人,悉尼国际诗歌节主席,澳洲国际精英文化艺术中心名誉主席。她的文字包含生命的苍茫和直抵人心的热爱,读者分布世界各地。出版过诗集《就这样静静地生活》、《十八个瞬间和一首思念的诗》、《我只想透过你的爱来看世界》和《荣枯的乡恋》,并在上海国际书展首发。日记体散文集《摇摇晃晃的三年》也在悉尼首发。

我的诗都是广义的爱情诗 — 读韩东《我所有的诗都是献诗》有感(庄伟杰)
为天空写诗,有人说不太接地气
为大地写诗,田野似乎并未因此肥沃
所有的庄稼还是原来的庄稼
当我把笔触伸向众生,同样
难以为他们的诗意安居洞开门扉
只因你的牵引,我为你写诗
为所有值得珍惜的生命和爱
其实,通常我更喜欢为自己写诗
无论是悲欢离合还是阴晴圆缺
可以重新定义生活,或校正未来航向
如果梦想呈现出动人的形状
本真就是一种原生态的美
我愿意用文字绽放的灵气和智光
照亮额头的河流,让思想的内核
生成一棵树的形象,站在自己的背后
我的诗,确实无法让口袋鼓涨起来
但可以让内心的寻找,借一方空间降落
或为自己建造一座缤纷多彩的花园
这一切终将埋在时间里,葬在花丛中
也许,这种致命的虚空并非是用来期望
而是在流动回旋中,激活本真的声音
因为我的诗都是广义的爱情诗
【作者简介】庄伟杰,闽南人,旅居澳洲,写诗写书法写评论,文学博士,复旦博士后,《中文学刊》社长总编,曾获第十三届“冰心奖”理论贡献奖、中国当代诗人杰出贡献金奖等,有诗作编入《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欣赏》等大学教材,曾在悉尼举办大型个人书法艺术展引起反响。
在悉尼歌剧院的对面垂钓(李立)
港湾大桥以蓝天,悉尼歌剧院以蓝海
作饵,我一口咬住就不愿轻易松开
我比所有的鱼贪婪,鱼的记忆力有七秒钟
面对诱惑,我常常选择淡忘时间
习性随波逐浪的人,忘记了自己来自哪一片海
小鱼喜欢在水面跳跃,大鱼选择在水底潜行
我毕生都在修炼自己的耐心,构思着
以一生的代价,钓起虚幻的富贵与荣华
我从未想过,这副身板的张力能否把那个梦想
拽出水面,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失败
我才明白,放线遛鱼以退为进才不至于尽弃前功
与生活达成和解,岁月不一定就会风平浪静
与命运赤手相搏,风浪滔天不一定就会渔获满仓
2025.2.1于澳大利亚悉尼
【作者简介】李立,环球旅行家,当代行吟诗人,环中国大陆边境线自驾行吟第一人。主编《中国行吟诗歌精选》年度选本和《中国行吟诗人文库》诗丛。出版诗集、散文随笔集和报告文学集共7部和英文诗集1部。

春天
文/Sunflower
今天感受到你了
如此强烈而确定
或许在某个雨后的夜晚
或许在晨曦潋滟的清晨
你一声召唤
鹦鹉花便纷纷扬扬落满枝头
一树一树的火红
落于地上的花瓣
亦如美人的眉弯
精巧的弧度 悦人的喜色
上一世是谁执了妙笔?
以至于如此念念不忘、不能褪色
常青草也并非无动于衷
努力地捧出一寸绒绒地嫩节
翠色的鸟儿鸣叫的愈发动听
风化的落叶像古老的蝶
隐退于最初的来处
风中飘着若有若无的小调
关于蝉,关于枝芽
白云是天空的信徒
我们是大地的
【作者简介】Sunflower,喜欢诗、画。作品包括格律诗词、现代诗歌、散文、短篇小说,发表于国内各微信平台、报刊、杂志,部分作品发布于海外微信、网络平台及纸刊。
夜的咏叹(艾琳)
总以为那是最后的炫彩,金边 镶嵌在无处不在的眼底 是一杯香槟的醉意,还爱荷尔蒙的作祟 一摸摸,一层层的云出奇的妖娆 渡船偶尔响起的汽笛。催促着暮色 不忍离去的浪尖,拍打着失修的海岸线
这一天,对我来说最快乐的事情 便是与你的相约 傍晚七点钟,月光刚刚落下的时刻 海鸥在远处盘旋,声音像你的名字,也许是我的 赤足走在潮湿沙滩。多年未见 指尖轻轻碰脚趾,袜子仿佛包裹着心事。丢弃
我问,是否每一个吻
都该像这一刻这样被记住
你没回答,握紧了的手,依偎的肩。
拿来的答案?!
还是没有勇气,晚风拂过耳畔,无法抗拒
坐下来!看天边一点点塌陷,像你眉间的皱纹
不忍心试探
海浪一遍遍来,一遍遍退去
像试图擦去某种曾发生的亲密
我却情愿让它留下痕迹
就像你,轻轻为我掸去发梢的沙粒
假装没看见凝视的眼神,怕心跳被人听见
你说:走出抑郁的恒河,是爱让人勇敢
喜欢月亮,不只是今晚
眼中倒映的海光,将背影拉长
海鸥从远方归来
在等一个迟到的答应,终究回到承诺的怀抱
风穿过发间,我用唇封住它的秘密
最后一班渡船还未靠岸
已经准备好随你一起漂流,依稀
无论是往北的星辰,还是南方的潮汐
都不及此刻,脚印伤心也快乐过的沙滩
一步,两步,把夜色都踩碎在脚下
无边的咏叹
【作者简介】艾琳 (Aileen Moka),华裔诗人、当代艺术家、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人:澳大利亚朱雀艺术 Vermilion Art艺术总监;《2025悉尼青少年诗歌年鉴》主编,国际青少年艺术集《倾听未来的声音》主编。 《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中国百年诗歌精选》《四十年华语文坛汇编》副主编及编委。著有《Iris Lovers》《鸢尾的情绪》《艾的绪语》诗文专辑, 《陪孩子写一首诗》《山水之恋》《她力量》《鸢尾的情绪》《鸢尾的旅行》《鸢之花》《粉红十月》艺术活动策划人。艺术对话关注青少年美育教育、女性成长与权益、多元文化与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自信、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清明,像是一个符号(行悦)
我们修剪杂草像修剪多余的记忆,
石碑的裂缝里,时间在咀嚼旧事。
香烛明灭,是未说完的叮嘱,
整箱元宝被风拆开——撒向山谷的,都是回声。
焚香。摆祭品。烧纸钱。
烟一束一束飘远,像人一步一步走散。
弯腰,三拜。起身。
面色如碑。
就地坐下吧,把先人没喝完的酒喝完,
酒杯里沉浮的,是稀释的遗言。
男人谈起新换的轿车,
女人晃了晃限量版的手袋。
黄土之下,那些被嘴唇反复摩挲的名字, 正一寸寸退回石头的纹理。
下山时,我们说明年今日——
“天气好的话”。
石阶是未拆封的日历,
每一级都站着将来的自己,一言不发。
我们扛着铁锹,其实是搬运自己的遗骸;
点燃纸钱,分明在烧时间的账单。
而清明站在阴阳交界,像个哑巴邮差,
把生者的热闹,寄往死亡的空白。
【作者简介】行悦,本名程江华。墨尔本华人写作者。悉尼雨轩诗社总编、荣誉社长,澳华作协理事,大洋传媒记者。
《巴拉瑞特的黄昏》邓诗鸿 (澳大利亚墨尔本)
我在草地上翻看着《诗刊》
久违的汉字,这离乡的鱼
脊背涌动,浪花翻卷
从北半球一路泅渡,几经辗转
来到巴拉瑞特,迟到了半年
无法揣测它经历什么,我践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丝毫不影响小鸡,啄食着
漏下的霞光,灰鸭追逐着彩蝶
不小心一个趔趄,打碎了
籍贯不明的心病,和乡音
农场主人孙老师,一身粗布
两鬓微霜,尾随着黑麦草
去安格斯牛的铁皮屋家访
此时卡沃多犬疑似泄密
草木深处,闻讯就传来几声
消化不良的牛哞
我也从草地惊起,看老牛
一遍遍反刍夕辉,吐出新月
送来一浪又一浪的银鳞
2025年4月18日于澳大利亚墨尔本ballarat
【作者简介】邓诗鸿,现定居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澳大利亚华人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全国公安文联理事,全国公安诗歌诗词协会副会长,江西省文联滕王阁文学院特聘作家,2005年参加《诗刊》社第21届“青春诗会”。文章被翻译成英、法、意、德等多国语言。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收获》等海内外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三千余件,三百余万字。作品入选国内外几十种选本并多次在国内外媒体播出,多次获诗歌大赛一等奖等奖励。2014年12月长诗《大江东去帖——咸宁辞典》夺得首届中国咸宁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桂冠,独摘50万元奖金,成为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最高奖金获得者。
出版诗集《邓诗鸿诗选》《青藏诗篇》《一滴水也会疼痛》《一滴红尘》,散文集《灵魂的皈依》《从故乡出发的雪》。

白云(廖世敬)
透过那片绿色的森林
我看你看过的白云
白云飘过天穹
有一朵肯定是你在关心
我看不到你的身影
但我依旧记得
你与我一起看云的眼神
那天你说你想做一朵白白的白云
你说你要飘进我的心
你却不知道我已在云中
我告诉你“I am on cloud 9”
我就在云中
就在Cloud 9!
White Clouds
By Liao Shiling (Sydney)
Over that green forest,
I see the white clouds you were watching.
White clouds drifting across the sky,
One of them must be the one you care.
I can’t see you the physical figure,
but I still remember your eyes focusing on the clouds
when we were watching them together in the sky.
That day, you said you wanted to be a pure cloud in pure white,
you said you wanted to float into my heart in my mind,
but you didn’t know I was already in the clouds.
I told you, “I am in the clouds!”
I am in the white clouds,
Just on Cloud 9!
【作者简介】廖世敬: 全球诗艺协会创始人;《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文苑”专栏顾问;全球华人迎新春诗艺音乐会主席、总策划兼制片人;2022和2024悉尼国际诗歌节主要负责人及诗集主编;《2024 世界当代艺术家澳洲国会邀请展》组委会副秘书⻓。
过年(悠然心会)
母亲的年来得早一些
一点点屯积年货
父亲的年更长
一年都在预备好酒
小孩子欢天喜地
新衣新帽
人人见面喜气洋洋
过年好!给您拜年!
哥和姐夫烹献美味
人人吃饱喝足
打牌、嗑瓜子、看春晚
守岁到大年初一
女眷麻利利端上饺子
男眷拉鞭、放炮、燃起烟花
过年和好事连在一起
过年和美好记忆连在一起
过年把血缘至亲拉近在一起
那时父母五六十,年华正好
那时我们二三十,年华正好
后来我们一个个南飞
后来我们一个个南聚
后来我们送走母亲父亲
后来我们迎来长兄七十大寿
后来我们最小的也年近花甲
后来我们照我们熟悉的模式
把过年复制到长兄长嫂家
后来我们的后代
我们后代的后代也过年
见面也会欢天喜地:
过年好!过年好!过年好啊!
【作者简介】悠然心会,女,原名杨春兰,生于北京,1992年移居澳大利亚墨尔本,2007年开始在博客撰写诗歌、散文和杂记,2015年起专注于写诗,活跃在中国诗歌流派网和世界诗歌网,作品在网上即时创作即时发布,现任世界诗歌网海外频道主编。

西安,长安(董方)
青铜浇铸帝国骨胳
八千陶俑筑起长城的巍峨
丝绸织就的星河从这里起步
驼铃声声在张骞的箭囊里高歌
长安城的晨钟撞碎一百零八坊薄雾
曲江池的鲤鱼跃过三百年月色
李白醉卧处,马蹄溅起盛唐半阙
杜甫笔落处,萧瑟处望断破碎山河
明城墙的砖缝渗出六百年前的雨水
永宁门无人机在黃昏中掠过
大唐不夜城的李白和杜甫重逢
碑林的拓片在AI中复活
航天基地的火箭尾焰刺破秦岭云层
比亚迪的流水线涌出青铜时代的热血磅礴
长安的街头
你一定见到来自南方大陆的我
西安的钟鼓楼下
我听到你的几千年跳动的脉搏
文明的基因在这里重生
华夏之魂在这里复活
(2025西安研学之旅记)
董方,“首届世界诗人金桂冠大奖赛”最佳诗歌奖获得者,澳大利亚诗歌春晚签约诗人 ,悉尼雨轩诗社社员。业余时间从事海外华文教育,参与教学和管理工作。诗作细腻而又热烈,多发表于网络媒体,并多次被爱好者诵读。
莫惧怕,做个自带辐射的人(池青橡)
冰箱有辐射 电视机有辐射 微波炉有辐射
甚至你去看病,
X光机、心电图、超声波、核磁共振
哪一样没有辐射?
你最亲密无间的伙伴 ――如影隨形的手机也有辐射!
最可怕的是:
日本将核污水排入了大海!
于是乎,
防辐射芯片脱颖而出
于是乎,
防辐射产品如雨后春笋……
于是乎,人们争先恐后
购买,唯恐不及!
能防吗?
兴许能!兴许不能!
然而,即使能,也防不胜防,
在这电子信息横行霸道的时代!
我们已身受太多的辐射,
早就成了百辐不侵的“钢铁侠”!
我们岂能远离
太阳 ――这个最大的辐射源?!
莫惧怕,怀抱太阳,
做个自带辐射的人,
去照亮他人, 照亮世界!
【作者简介】池庆翔,男,作家,诗人。自八十年代起发表作品,举凡小说、散文,举凡诗歌、童话、评论等,均有涉猎,作品散见于中国大陆、香港、澳大利亚等各国各地,84年,加入福建作协,现为澳大利亚新州作协会员

光已学会沉默(金琪)
夜未曾落下
光已学会沉默
一粒未命名的星尘
藏在风与风之间的罅隙
等待着不急于抵达的目光
并非来寻解释
只是偶尔
听见雾里一声缓慢的石语:
“若你也静
——我便是你。”
别问那是什么
它未必亮着,却一直在
它未必在你身上
——却从你心上经过
正如你
从不被定义
像一滴未落的水
正被宇宙含在嘴边
迟迟未咽
而最真实的东西
从不高声说话
只是在你转身时
轻轻留住你衣角的一缕风
【作者简介】小学5年级第一次投稿两首诗,也是平生唯一一次投稿。投稿对象为当地主流媒体《杭州日报》,即获日报正副主编登门拜访。碍于对方的善意,我勉强按他们的思路又写了两首,刊登出来。与其说是我的诗,不如说是他们帮我写的,也拿到一笔当时对我来说“巨款”稿费。但我也因此再也写不出诗了。
《百香果》
作者:练美嘉
我的院子懸掛着許多百香果
它們不屬於我,而是從隔壁的夢裡越獄,
翻過圍牆,像一串逃逸的綠焰
我曾剝開一顆,酸味刺穿舌頭的防線,
像某種未完成的懺悔。
懂行的朋友說:
有些品種,生來就只是液體的遺言
但每個訪客仍驚嘆於它的靜脈之美
碧綠的皮膚下,鑲嵌月亮的骨片
他們問:是否要等到它成熟到略带咖啡的斑纹
這問題,像根刺,卡在時間的牙縫裡
後來,隔壁清空了所有藤蔓的路徑
我享受它的美,就必須付出被淡漠的代价
推土機碾過後,花香突然暴動
原來它最擅長的,
是在老掉牙中提煉自己
【作者简介】练美嘉,笔名阮霞,翠月,宁姑等。祖籍厦门,九十年代移居澳洲昆省布市。曾任昆州华文作协会长,福建省作协,厦门市作协会员。作品大量发表在海内外刊物上。2021年出版诗文合集《斑斓岁月》,海内外多次获奖。

笔墨的方言(陈谦)
一股风腾起
气虹光芒耀眼
辉映万邦
众人都听见了自己的方言
而你
莫非来自我梦中故里
画笔挥就的乡音
墨迹般久远
你说 人海茫茫
擦肩而过 彼此转身
回望 目光相遇 相认
血脉相织
你还说 像一道闪电
随后的滴星暴雨
倾注大地
浸透整片心园每个角落
从此
一生的岁月
任风吹 也不干
陈谦,昆华作协副会长,儿童教育专家,激励儿童以艺术创作方式传递爱。诗歌使我谦卑领受上帝赐予的感动与慰藉。
抵御
文/子非鱼(澳洲)
白天厌倦了所有的色彩
便把黑都撒播开来——
颓废在初冬的夜里沦陷
成泥。成荒芜原野的长秋
苇絮,杂草,落叶,虫鸣
还有远方的远方轰响的海水
——殇在风中不断蕃息
吞噬着越来越窄的空间
没有一个音符可以呼吸
所有的歌词都在桅杆上泛着层层叠叠的苍白
你把锦绣亲手置于峭岩
该用什么来日夜供养
才不至于在某一天醒来突然枯萎
才不至于被岁月的眼睛窥探
无解。皮囊之外我听见
淙淙的泉声,来自谷底抑或天堂
【作者简介】子非鱼,原名丁莉。坐标澳大利亚悉尼。澳大利亚新州华文作家协会会员、悉尼雨轩诗社会员、澳洲长风论坛驻站专栏作家。
暗伤(二雷子)
欲望在皮肤的摩擦间扭动腰肢,
不堪寂寞的灵魂总在夜深的时候骚动。
在期盼得到和无望的失落中,
情感的温度可以骤升骤减……
去他妈的!
该死的爱情。
可怜的婚姻,
只剩身体打着哑语。
昏睡中的渴望与清醒后的现实,
在脑子里讨价还价……
扭曲的脸瞬间改变一切美好,
只剩下微妙的需求,
是嘲笑、是讥讽。
关了灯,
黑暗是尴尬的保护色,
它可以偷偷掩盖一切的虚假与做作,
使我们变得透明,
亲昵,
或无话可说……
脑子中滑过无数的景象,
喘息间,
透着含蓄与疯狂,
真正的爱,
怎能有妥协一说?
燥动过后,
睡着的是得到满足的身体,
醒着的,
是不肯接受命运讥笑的灵魂。
作者简介:二雷子,原名于洪艳,发癫的时候就叫自己二雷子,孤苦伶仃的八零后,目前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生活,除了普普通通的小日子,一日三餐,柴米油盐,后半生没有远大理想和追求。闲散的时候喜欢写写文字,感恩擦肩而过,感恩停留片刻。

古风-游英国乡村(花田君)
石墙漫草绿,茅舍倚云边。
羊踏金穗路,风吹白羽田。
林深藏古径,溪浅泛清烟。
碧树横枝卧,黄花照暮天。
教堂钟鸣近,旅雁语催寒。
牛卧苔阶隐,犬扰水影宽。
红砖闲旧院,翠篱绕悠然。
飞鸦掠牧地,晨雾润青峦。
旅舍灯初亮,香炉烹晚餐。
不觉英伦处,却似桃花源。
【作者簡介】田野,字良之 笔名花田君 北京土著 来澳洲20 年 天主教徒 人到中年总觉得自己是个孩子,经常童言无忌,用温暖的心来窥探世界。最爱美食和旅行,已走过世界56 个国家。 人生太短,世界太大,常存感恩之心,便得平安喜乐。
乳房记事(燕紫)
乳房成为心事
无关她是否饱胀着乳汁
她无可触摸的骄傲
高举在诗歌古树的枝头
以明月,以葡萄闻名
那隐匿的绕指柔丝,如攀爬的藤蔓
将好合香囊与许愿卡片挂满
抚弄千遍
濡湿许多夜晚
也无法打开乳房里的神秘书法
是谁 以血肉结绳
记事?
不可言说的骚痒和痛楚
在月映楼心日出海面的时刻
就要 喷涌而出
又因语词的匮乏,终归
平息。乳房,如果饱读诗书
也有馨香。而心事
是落不了地的石头。堆积
胸口的丘壑难平,山峰一样挺立
大海的波涛难息,余波
还在更深的深处
而疤痕 总要深埋
甲骨文是雕刻在乌龟背壳上的神谕
而乳房里的结节
是难以解读的身体密码
医生只会说,不是癌
不必切除
沉默了两千年的乳房,终由
一双看不见的手 打磨成了
一对坚硬的石像 藏在
《石头记》里。翻开葬花 焚诗那几页
就淌出泪水 哗哗作响
【作者简介】燕紫 , 原名 傅晓燕,现任大洋洲华文作协副会长,世华诗歌学会专刊副总编辑,昆士兰华文作协永久荣誉会长。代表作品《彼 岸 月 光
Moonlight on the Other Shore》 ,获2021年度 澳纽南溟出版基金。《南歌集-昆华作协会员集》主编。个人作品刊发于《河南诗人》、《中国消费者导报》、印尼《国际日报》、新加坡《半岛诗刊》、香港《流派》诗刊、台湾《有米》杂志等。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国注册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
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冷观(美国)、
副总编:jinwenhan(加拿大)
副总编:曹谁(中国)
副总编:佩英(新西兰)
AI(人工智能)创作艺术总监:张琼(美国)
国际交流中心总监:王芳闻(中国)
中国交流中心总监:夏花(中国)
编委:韩舸友(美国)、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yimeng(美国)、张琼(美国)、王芳闻(中国)、夏花(中国)曹谁(中国)、佩英(新西兰)、柳芭(中国)、计紫晨(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