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谷兰溪梦,本名丁丽华,英文名Elaine。祖籍湖北武汉,现旅居美国洛杉矶。曾任教师、电视剧演员、主持人、音乐人、记者、编辑、上市公司企业报主编、社团发型刊物《九头鸟》。作品主要有诗、散文、报导和评论,发表的作品散见于国内外报刊杂志。曾任美国南加州湖北同乡会副会长、会长和顾问。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现任作家协会理事与世界阳光女人联合总会形象顾问。中国诗歌圈官网文学顾问,主要负责「诗歌圈」文学海外宣传工作。
傲骨文魂永留存
——追念與周愚先生的忘年之交
谷兰溪梦
10月18日,是北美著名华文作家周愚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回望与先生相交的岁月,那些以文相知、共赴文学盛事的片段,仍清晰如昨。这份跨越年龄的情谊,早已沉淀为我心中珍贵的记忆,也让我更懂得先生“一生傲骨”背后,对文学的赤诚与对生活的热忱。
我与周愚先生的缘分,始于湖北同乡会的一场野炊,承蒙易经教授汪忠长与理财专家吴祝爱娟的引荐,我们得以相识。后来我向同乡会会刊投稿,先生赏识我的文笔,主动成为我加入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的引路人——这份知遇之恩,是我们忘年交的起点。先生给我的最初印象,是沉默寡言却面带微笑,对人对事皆怀尊敬与冷静,言谈间总能透出独到见解,恰如他的文字,兼具豪放与细腻、睿智与谦逊。
此后多年,我多次见证先生在文学领域的风采,更有幸三次与他深度合作,以主持人的身份参与他的文学活动。2006年6月,先生举办新書發表會,一次性推出《十全十美》《情綠阡陌》《美國幽默挖,哇!哇!》三本著作,现场还展出了他早期的13部作品。作为主持人,我看着慕名而来的读者挤满会场,听着时任会长的张明玉对先生“为作协成长倾尽心血”的赞誉,也见证了台视名嘴李睿舟即兴创作顺口溜、融入昆曲唱《生日快乐歌》的热闹场景。彼时先生身着深色西装,里外忙碌却神采奕奕,那份对文学的热情,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
2014年11月,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协《名家讲坛》首讲以“文坛周氏三‘人’VS三‘之’”为主题,我再次担任核心环节主持人,与先生一同站在台上。这次活动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先生与大弟周勻之、幼弟周明之组成的“周氏三‘之’”,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可与鲁迅三兄弟“周氏三‘人’”相媲美——先生以22部著作(含300余万字)成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力量,其报告文学记录华人精神风貌,幽默散文成为新移民生活指南,长篇小说尽显跨文化大爱,更斩获洛杉矶杰出华人成就奖、联合报征文首奖等诸多荣誉。他常说“文人相尊而非相轻”,不仅在文章中推崇前辈、扶持后进,还将我撰写的《置身群英中——周愚新书新书发表会纪实》《文坛周氏三“人”VS三“之”》《钻石人生——周愚先生新书<钻石的滋味>发表会讲评》收录进自己的著作,这份开阔胸襟,让我深深敬佩。
最难忘的是2004年2月,先生出版《钻石的滋味》时,特意委托我为新书撰写讲评。这部书是先生八十九载人生的缩影,他以“难、武、文、舞、游”五字概括自己的人生:幼年逢战乱、青年投笔从戎成空军上校、中年回归文学深耕不辍、晚年热爱交谊舞、一生钟情旅行积累灵感。先生以“钻石”比喻人生——历经时光锤炼,方能绽放坚毅高贵的光芒,恰如他自己,从战火中走来,却始终以笔为刃、以文为盾,在海外华文文坛开辟出一片天地。那时他虽年近九旬,仍规划着《最後的列車》《白色同船渡》等六本新书,这份“笔耕不辍”的坚持,让我看到一位作家对文学的极致热爱。
遗憾的是,2024年10月18日,先生悄然离世,那些未完成的创作,成为文坛的遗憾。如今重读先生的文字,再看他收录我文章的著作,仿佛仍能听到他温和地叫我“谷兰溪梦”——他总说“要让大家记住你的笔名,就像记住我是周愚一样”。先生虽已仙游,但他的文字会永远跳动,他的傲骨与赤诚会永远留存,而我与他的这份忘年之交,也将化作温暖的力量,伴我继续在文学之路上前行。
正如我为先生写的诗中所言:“你把一切风景与世相,用灵魂提炼成精华,装订在有生命的纸页上,让文字永远在人间跳荡。”周愚先生,从未真正离开。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仅以此文和下面三篇跟他紧密相连、生前已被他分别收录在他出版的不同著作里的文章以及纪念他的一首诗作为祭奠他的贡品,相信这样的礼物他一定乐意在另一个时空里收下。

置身群英中 —— 周愚先生新书发表会记实
2006年6月4日,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略施淡妆,身着一袭黑色露背吊带晚装,顶着洛杉矶炽热的阳光,驱车前往位于 El Monte 的「E 世代视讯中心」。
早在4月13日的傍晚,我正与生意合伙人、国际营运总监刘丰源先生于圣盖博一家泰国餐厅用餐,突然接到活跃于北美、台湾、中国大陆及东南亚的著名作家周愚先生的来电。他邀请我担任他将于六月四日举行的新书发表会主持人。或许是知我平日忙碌、经常外出,他特意提前两个月预约。
与周愚相识,是在两年多前湖北同乡会举办的一次野炊活动中。这要感谢著名易经教授汪忠长先生与投资理财专家吴祝爱娟女士的引荐,使我得以加入湖北同乡会——我们都是「九头鸟」老乡。正是在那次活动中,我初识周愚。后来,我向同乡会会刊投稿,以文会友,周愚便成为引领我进入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的介绍人。尽管因工作繁忙,我未能参与作协的每一次活动,但在多次往来中,我与周愚先生有过不少交流,也曾邀请他参加我主办的两场活动。他给我的印象总是沉默寡言、面带微笑,对人对事皆抱持尊敬与冷静的态度。凡事他都有独到的见解与眼光,或许这正是作家特有的艺术触觉。常言道「文如其人」,读过他作品的人,想必都会认同他是一位集理想与现实、豪放与细腻、严谨与幽默、诙谐与讽谏、睿智与谦逊于一身的作家。难怪他曾获洛杉矶地区杰出华人成就奖、联合报征文报导文学奖、中国文艺协会(台湾)五四文艺奖、世界华文文学杂志(大陆)小说一等奖。周愚先生本人就如同一部书,面对如此优秀作家的邀请,我自然受宠若惊。确认这段期间没有出国行程后,我欣然答应担任他新书发表会的主持人。
步入会场,一片热闹景象。许多慕名而来的读者早已抵达,彼此寒暄交谈。负责签到的作协会员周玉华夫妇、调制酒水与准备水果点心的荻野目樱与胡英台,正忙于接待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荻野目樱,身着黑色背带礼服,头戴宽檐黑帽,娇小玲珑的身影穿梭于人群中端茶递水,活泼可爱,令人难以想像她竟是翻译多部日本小说的翻译家。秘书长小郎、岑霞、董国仁等人也忙得不亦乐乎。身为今日主角的周愚,身穿深色西装,里外奔波,应接不暇。舞台正中悬挂的红底白字横幅「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周愚新书发表会」格外醒目,会场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气氛。
除了周愚今日发表的三本新书《十全十美》、《情绿阡陌》、《美国幽默挖,哇!哇! 》之外,他早期的十三部作品也在现场展出,包括《洛城停听看》、《归来的军刀》、《咖啡黑白讲》、《天涯赤子情》、《美国停听看》、《美国居、大不易》、《情桥》、《墨浓情更浓》、《美国生活幽、悠、忧》、《蓝天、碧海、大地》、《男作家的魅力》、《女作家的风采》、《菁英的俊美》。如此丰富的著作,真可谓多产作家!大会尚未开始,已有不少读者迫不及待填写支票购书……
下午一点五十分,大会正式开始。作为主持人,我首先致词欢迎与会来宾。接着,我隆重邀请在文学与剧本创作上成就斐然、气质出众的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现任会长张明玉女士致词。她不仅介绍了周愚先生的经历、为人与成就,更高度赞扬他为作协成长与壮大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同时,张会长也正式宣布,由她制作并主持、每周日晚九时至十时于美国生活电台播出的「艺文漫谈」节目,已于五月十四日开播。此外,大会也一并庆祝「洛城作家」出版社成立十周年。美国生活电台台长章台生亦到场祝贺,期盼透过电台这一窗口,让更多洛杉矶读者欣赏到优秀的华文文学作品。
驻洛杉矶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宋友潘组长、华侨文教中心副主任颜国裕也向大会致以热烈祝贺。与会嘉宾还包括 Cerritos 市前市长胡张燕燕(今年拟参选加州众议员)、南加州中国大专院校联合校友会会长叶竹青、2007 年候任会长罗再陵、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创会会长蓬丹、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前会长何均利、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高光勃、画家何念丹、作家何森、八年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于德昌、前立法委员营志宏、前空军黑猫中队队长卢锡良,以及社区侨领郑莲云、屠忠余、彭继强、汪忠长、孔宪诏、段相蜀、李定霸、游芳悯、吴黎耀华等。
愚三本新书的评介人分别由湖北同乡会会长、南加州中国大专联合校友会前理事长帅艾青,Arcadia 华人协会前会长、南加州中国大专联合校友会前副会长朱碧云,以及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作家郑春悦担任。她们对三本新书给予高度评价与肯定,从多方面细致分析其写作风格与特色,并分享个人阅读感受,令人不禁心生一读为快之念。
接下来的一幕,令我大开眼界。周愚在《十全十美》一书中报导的十四位北美知名华人,其中七位在我的介绍下一一亮相、上台演讲。我有幸身临其境,亲身感受这些精英的风采:已故空军总司令、华航董事长司徒福将军的夫人司徒冯美玉美丽大方;全美韩华联谊会前会长、现南加州韩华联谊会会长王同勋豁达随和;空军英雄、华航 747 教官机师毛节盛精明干练;南加州大专联合校友会理事长崔文标,从年轻时的帅气潇洒到如今的成熟稳健,风采依旧。美食专家林慧懿身着浅花吊带长裙,打扮亮丽,谈吐间尽显聪慧,难以想像如此优雅女性竟对厨艺有如此精深研究。张明玉会长早已介绍,无需赘言。而前台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李睿舟的幽默与睿智,则值得多书几笔。他的登场赢得满堂彩。适逢周愚新书发表、美国生活电台开播一周年与「洛城作家」出版社十周年庆,李老师即兴编了两段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并献唱一首别出心裁的「生日快乐歌」,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在此与大家分享:
致周愚:
人跨朋友胡适之,我的朋友周平之(周愚本名)。
才华横溢动写作,笔名周愚太谦虚。
善长调制鸡尾酒,分享同好增情趣。
新书发表同欢庆,名利双收笑嘻嘻。
致美国生活电台:
生活电台一年过,创业经营有成果。
原来只在洛杉矶,如今赌城也联播。
节目个个都精彩,听众人人有收获。
祝福前程更辽阔,广播遍及全美国。
而他演唱的「生日快乐歌」,竟巧妙融入昆曲《寿筵开》:“寿筵开处风光好,观看寿星荣耀。现麻姑宝女并朝,寿香藤寿烛影摇,寿同王母年高。玉杯寿酒增寿考,金盘寿果长寿桃,愿福如海深,寿比山高!” 真不愧为台视「五灯奖」招牌主持人,才华横溢,古为今用,恰到好处。此前我并不认识李睿舟老师,亦不了解其背景,但会前周愚先生引见时,我直觉脱口而出:「在主持方面,我一定要拜您为师。」看来,我这一拜确实拜对了。无论他是否接纳我这个徒弟,「李老师」我是叫定了!
兴奋之余,今日的主角周愚先生没有忘记向众人致答谢词,并以多层大蛋糕与亲调的鸡尾酒款待来宾。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宾客们享用着美酒佳点,交流着今日心得……
曾几何时,洛杉矶还是一片不适人居的沙漠。历经多年开发与建设,如今已成为繁荣昌盛、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国际大都会。我想,华人文化在周愚以及诸多到场与未到场的社会名流、精英的支持和肯定下,必将根深叶茂、繁荣兴旺,成为北美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我对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充满信心。
约下午三时,新书发表会主持环节接近尾声,随后是鸡尾酒会与卡拉 OK 舞会。尽管我依依不舍,渴望与众多精英深入交谈,仍不得不将麦克风交给卡拉 OK 主持人史迺丽,告别盛况空前的会场与各位嘉宾,驾着白色 Lexus RX330,疾驰赶往另一个城市——那里,另一场聚会正等待我主持。
二零零六年九月二十一日于洛杉矶

文坛周氏三「人」Vs三「之」
2024年11月23日,时任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长的陈十美女士,以大家之风范、豪迈之气势,为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以下简称「作协」)开辟并搭建了一个高水准的文学平台,当仁不让成为作协《名家讲坛》的开山始祖。 《名家讲坛》的首场讲座,便以「文坛周氏三『人』VS三『之』」一炮而红,享誉整个美国南加华文侨界,甚至海内外文坛。然而,题目中所提及的「周氏三『人』」与「周氏三『之』」究竟所指何人? 「VS」又是何意?未参与此次活动,或对文学领域及英文不甚熟悉的读者,见此题目难免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为此,在本文展开之前,有必要先对题目作一番诠释。
顾名思义,文坛上与「人」字相关的周氏三「人」,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古今文坛,能与之对应的,恐怕唯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被后世誉为「大文豪」的鲁迅及其两兄弟:周树人(笔名鲁迅)、周作人与周建人。那么,「VS」为何意?此乃英文「Versus」的缩写,意为对抗、对决、与……相对应等。明了「VS」之意,题旨便一目了然。读者必然心生好奇:是何方神圣,有此胆识与底气跃上文坛,竟能与鲁迅三兄弟分庭抗礼、相互抗衡?周氏三「之」又系何人?此正是本文欲向读者展现的主题。
早在2006年6月4日,承蒙北美文坛与侨界享有盛名、祖籍湖北的旅美华文作家周愚先生特邀,我担任其在洛杉矶三本新书发表会的主持人。事后撰写《置身群英中——周愚先生新书发表会纪实》一文,详尽报道其在文坛的成就与发表会盛况(该文已刊于当年《洛城作家》第十六期,后被周愚先生收录于2014年《名家讲坛》推出的新书《美国生活忙盲茫》中)。此处所言之「周愚」,即周氏三「之」之一的周平之,周愚乃其笔名。
无独有偶,2007年4月15日,周愚之大弟自纽约前来洛杉矶,我复荣幸应邀主持周匀之先生的自传体回忆录《记者生涯杂记》新书发表会,因而对周氏三「之」之二的周匀之(笔名周友渔、周品合)的人生历程与作品有了初步认识。
2014年11月23日的《名家讲坛》隆重推出周氏三「之」,我担任核心部分的主持人,亲眼见证三「之」联袂出击,共跃文坛。虽三人所讲角度各异、重点不同,然内容皆扎实丰厚,见解独到,掷地有声。亦因此有幸得见周氏三「之」之三,即周愚幼弟周明之先生。
至此,周氏三「之」跃然纸上。然则,彼等何以与周氏三「人」相提并论?岂是攀龙附凤、趋附高枝?非也!实有深厚现实基础为凭。以下,我将就周氏三「人」与周氏三「之」于文科领域之成就及共同特征,依长幼次序略作横向比较。

一、鲁迅(周树人)与周愚(周平之)
鲁迅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与思想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蜚声世界文坛,堪称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坛一朵奇葩。其文字洗练、思想深邃,处处体现于作品中。被视为中国首部白话文小说的《狂人日记》,以尖锐笔触讽刺封建礼教与国人陋习;〈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严辞痛斥北洋军阀武力镇压「五四」青年爱国运动;小说《阿Q正传》不仅描写辛亥革命未为农村带来真正变革,更展现人性劣根。诸作皆对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尤于韩、日思想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作尚包括杂《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中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诗文集《野草》,以及文学、思想与社会评论、古籍校勘与研究十六部。鲁迅作品实为博大精深之思想与文学宝库,学界研究浩如烟海,此处仅能点到为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北美华文文坛无论报刊杂志或文学聚会,「周愚」之名出现频率日增。自1991年出版幽默小品《洛城停听看》一书起,便一发不可收拾。二十四年间,共结集出版十八本书(另有三本进行中),单以数量论,绝对堪称高产作家。就写作体裁与形式而言,报告文学《归来的军刀》、《蓝天、碧海、大地》、《男作家的魅力》、《女作家的风采》、《菁英的俊美》与《十全十美》,既有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与缅怀,亦反映当代海外华人之精神风貌;幽默散文与小品《咖啡黑白讲》、《美国生活幽、悠、忧》、《美国幽默挖、哇、哇! 》及生活小品《美国停听看》,成为新移民了解与适应美国的生活指南,轻松有趣且极富知识性;游记《天涯赤子情》与感性散文《情缘阡陌》,书写其对故乡的眷恋及对人、事、物的美好情怀;长篇小说《情桥》更以其哲思高度,展现人与人之间及跨文化背景的大爱。从写作内容观之,其涉猎范围之广、行业之多、年代跨度之久、地域之大,亦非一般作家所能企及。就写作手法而论,主要以轻松、幽默、风趣及简洁、潇洒、流畅之文风见长。尤其他以文学形式系统而全面地反映当代海外华人生活,使其在海外华文文学版图上占有不可忽视、举足轻重之地位。其所获文学奖项,包括洛杉矶地区杰出华人成就奖、台湾联合报征文报导文学首奖、中国(台湾)文艺协会五四文学奖、中国(大陆)世界华文文学杂志小说一等奖、中华民国建国百年征文比赛第一名、华侨救国总会华文著述佳作奖二十五次等,足证其文学地位,影响力更扩及台、陆及东南亚等地。
两位周家「老大」各在自身文学版图上占有相当分量。
二、周作人与周匀之
周作人为鲁迅大弟,现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与评论家。其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隽永,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展现其文学功底与人生阅历,从侧面反映其思想情感与创作风格。由《周作人代表作》所收六十篇散文、九篇论文与五首诗歌,可见其独特风格,形成与鲁迅战斗性杂文相对照的人文流派,对现代白话诗文建设具开创性影响。同时,他亦翻译大量高质量日本文学与古希腊经典,为中国翻译事业与世界文学发展作出相应贡献。
周匀之为周愚大弟,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区学院政治研究所,历任台湾《中央通讯社》记者、编译、驻非洲特派员;美洲《世界日报》编译主任、《世界周刊》主编;香港《亚洲新闻社》、《中外论坛》双月刊总编辑。译作有《水族馆内幕》,评论美国社会与政治的事着《美国透视》,及报告文学《桂钟彻的传奇人生》等。曾获华侨救国总会海外华文著述首奖一次、佳作奖多次。其与周作人除文学表现形式有相似处外,于文学园地同样不可或缺:不仅培养、挖掘众多海外华文文坛新人,在文学创作体裁上亦大胆创新。其自传体回忆录《记者生涯杂忆》,文字简洁、叙事凝练,同样记录时代大事,一改一般自传体繁琐拖沓之文风,以散文般优美叙事将回忆录呈现于读者面前。
不可思议的是,这对「老二」竟有共同印记。其一,二人皆曾「卷入」政治:前者因曾供职汪精卫政府,背负「汉奸」之名,直至1967年郁郁而终;后者则以积极进取之态,透过《刘醇逸进军纽约市长》一书,探讨并指出美国华人参政之不成熟与不够团结的弊端。其二,与三弟相较,二人因文学之故与大哥联系较为密切:前者曾随鲁迅留学日本,回国后复与鲁迅等共创《语丝》周刊,合作翻译外文作品;后者身为刊物主编与新书发表人,与作家身份的周愚互动自然频繁。
三、周建人与周明之
周建人为鲁迅三弟,著名生物学家与社会活动家。费时二十三年潜心生物学研究,提倡科普知识,从事相关着译工作,曾于上海大学讲授进化论,任上海暨南大学、安徽大学教授,参与翻译达尔文《物种起源》。
周明之为周愚三弟,美国密西根大学史学博士。历任教于密西根州立大学、安迪亚学院、康乃尔大学、华盛顿大学、山东大学与厦门大学。着有《胡适与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近代中国的文化危机》及中英文论文多篇。其研究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性强,充分体现学者求实精神。
无独有偶,这对周家「老三」虽相隔数十年,却不谋而合,在文学园地皆偏重学术研究,且皆以大学教授为主要职业。二人所选学术项目虽异,然各在自身领域取得可喜成就。
此外,若就两组「周氏三兄弟」的创作而言,其在文学领域的分量与成就,横向比较几近对等,纵向比较亦大致平衡。从名字外部结构与组合观之,周氏三「人」与周氏三「之」如出一辙: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周建人,周平之(周愚)、周匀之、周明之,彼等不仅同姓周,三兄弟名字末字亦皆相同。
于数千年浩瀚文学海洋中,两组「周氏三兄弟」如此相像、如此相近、如此对等、如此相同,笔者敢断言:绝无仅有!故作协将「周氏三『人』VS三『之』」定为首届《名家讲坛》主题,不仅基础坚实,且极富创意!
当然,因周氏三「人」与周氏三「之」所处时代、教育程度、生活经历等各不相同,两组「周氏兄弟」虽多相似之处,却也不能完全等量齐观。相信周氏三「之」在未来各自的文学天地中,将日益焕发独特文学魅力!

钻石人生
——周愚先生新书《钻石的滋味》发表会讲评
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在座多数朋友都知道我叫丁丽华,但除了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的文友,很少人知道我的笔名——「谷兰溪梦」。山谷的“谷”,兰花的“兰”,溪流的“溪”,梦境的“梦”。这名字充满诗意与浪漫,是我人生的注解。其实,这个笔名早在三十年前我移民美国之前,就已在中国大陆一家特区生活报的“你、我、他”专栏中使用,不过并非所有文章都用它,像新闻与专题报道这类写实题材,我仍用本名。
没想到周愚先生对这个笔名情有独钟。在多数人称我本名时,他坚持叫我「谷兰溪梦」。他说:「如果你在人生中不用笔名,谁会知道你就是『谷兰溪梦』呢?就像大家都叫我周愚,却很少人知道我本名周平之。」这次新书发表会,他也自然地用这个笔名发出通知。所以,No way,从今天起,我正式以「谷兰溪梦」亮相。大家可以叫我“谷兰溪梦”,或简称“谷兰”“溪梦”,但请别忘记我的本名——丁丽华(笑)。以上算是开场的一点题外话,接下来言归正传。
我与周愚先生相识于二十年前,可说是「以文相知」。那时他主编湖北同乡会会刊《黄鹤楼》,我投去一篇游记《木兰山断想》。因欣赏我的文笔,他引荐我加入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从此,我与他及协会同仁展开了近二十年的文谊。
周愚先生是知名作家,连同今天出版的《墨浓情缘深》与《钻石的滋味》,已出版二十二本书,创作总量超过三百万字。而《钻石的滋味》一书,他在未事先告知的情况下,就安排由我来写书评。对这份信任与厚爱,我既感荣幸,又不敢怠慢,只好「赶鸭子上架」。今天,就请大家将我的评论视为一篇读后感吧。
《钻石的滋味》可说是周愚先生人生的缩影。书中记录了他从幼年到如今八十九载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万里路」以游记为主,除《冬游莱茵河》《从下龙湾到湄公河》外,多为美国境内景点;第二辑“千载缘”书写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尤其是友情;第三辑“一世情”则聚焦亲情、爱与民族情。我试着用五个字概括他书中呈现的人生阶段:「难」「武」「文」「舞」「游」。
首先是「难」——灾难的难。周愚先生生于战争年代,三岁时「卢沟桥事变」爆发,中日战争打响。他随父母辗转避难,青少年时期便目睹战争残酷,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人生观。 《珍珠港的沉思》一文中,他写自己三度造访珍珠港,不为观光,而为凭吊随亚利桑那号沉入海底的三千多名美军官兵。他在那里还遇见一位日本遗孤──父母在二战末期死于轰炸。这位日本人多次到珍珠港悼念,他说不恨美国人,若非日本偷袭珍珠港,父母也不会离他而去,日本也不会死去三十多万人。他其实是在凭吊自己的父母。在《从下龙湾到湄公河》中,作者描写越战留下的壕沟、隧道与陷阱,特别提到一种“圈铁钩”,人一旦掉入便无法脱身,终被活埋。战争的残忍让作者在书中多次呼吁:“愿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永远和平。”
第二是「武」——武装的武。因身处战争年代,高中毕业后,原本热爱文学、梦想成为作家的周愚选择投笔从戎,考入空军官校战斗飞行科。他先后就读军官外语学院英文系与日文系,后又被派往美国空军战术学院,最终成长为飞行官、教官、参谋官、联络官、礼宾官……成为一名英姿飒爽、搏击长空的武将,直至1977年上校退役。 《情定八二三》一文生动刻画了军人的天职:即便与未婚妻约好次日拜见岳母,军令如山,他当晚仍不得不悄然奔赴金门前线,投入空中保卫战。
第三是「文」——文学的文。移居美国后,周愚先生进入和平时期,生性敏感、富有文学天赋的他,对身边事物观察入微,灵感丰沛,终于回归自幼热爱的文学天地。至今他已出版二十二本著作,今天签到处陈列的书籍,便是他在文学领域硕果累累的见证。值得一提的是,他年近九十仍笔耕不辍学,尚有六本新书已在规划中。常言“文人相轻”,但周愚先生却是“文人相尊”。从他的文章中可见,退休后他一路追逐文学梦想,广交文友,彼此尊重、扶持、推崇。不论是《洛城二周》中的周腓力,《无限的思念》中的纪刚、王蓝、黄美之,还是《从月光花到深沉的爱》中的三语作家荻野目樱,乃至他此次新书中收录我几年前所写《文坛周氏三“人”VS三“之”》,都体现了他心胸的开阔——尊敬前辈,推崇同侪,扶植后进。
第四是「舞」-跳舞的舞。在文学成就之外,周愚先生也重视娱乐与修身,成为「舞」林高手。在座不少朋友都是他的舞伴。书中《我的舞友们》等文对社区交谊舞活动有详尽记述,我在此便不赘言。不了解这一面的来宾,不妨翻阅书中照片,感受他与舞友们翩翩起舞、快乐聚餐的场景。稍后的舞会环节,大家还可现场领略他的舞艺。
第五是「游」-旅游的游。周愚先生文武双全,旅游更是贯穿他的人生。书中第一辑十篇皆为游记,其他章节也有许多题材来自旅行。可以说,旅游是他灵感的重要泉源。我们从他的游记中,能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地理与人文知识,可读性极强。例如《寂寞的四角》一文,有谁曾想过科罗拉多、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和犹他四州,竟是以一个「十字叉」作为分界?若不读此文,我也不会留意美国有多少土地是购买或交换而来。周愚先生花费三天两夜,搭飞机、租车才亲历的景点与文化,我们只用十几分钟阅读,便能借他图文并茂的叙述轻松获得。年近九十,他更将旅游视为人生重头戏,在孝顺的女儿与体贴的太太陪伴下,出游频率更高。据我记忆,去年他远近旅行多达十次。相信他未来六本新书中,定有更多旅游感想与读者分享。
此外,我想谈谈《钻石的滋味》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其一,比喻精妙。书名「钻石的滋味」本身便充满悬念──钻石何来滋味?吸引读者一探究竟。读完全书方知,周愚先生以虚实相生的比喻,寓意深远。钻石既指他与周大嫂六十周年的钻石婚庆,也像征他的人生。如前所述,他历经“难”“武”“文”“舞”“游”,能文能武、能上能下,有欢欣也有艰辛。凭借对梦想的执着、对生活的敏锐,经过八十九年的人生锤炼,他把自己打磨成「一颗闪闪发光、高贵坚毅、价值不斐的钻石」。尽管他在自序中将人生比作“一粒苦涩的橄榄,只是到最后才略有一点甘甜”,但钻石又何尝不是在地底深埋亿年,历经挤压与锻造而成?以「钻石的滋味」为书名,再贴切不过。
其二,结构匠心。这本书从内容到形式相得益彰,内外呼应,浑然一体。翻开目录便可见其用心:第一辑“万里路”,第二辑“千载缘”,第三辑“一世情”。三个标题皆以宏大数字——“万”“千”“一”,表达他游历之广、情缘之深、情感之贞,成为全书的点睛之笔。众所周知,钻石需千万年甚至上亿年才能形成晶莹坚硬的结晶。周愚先生以「万里路、千载缘、一世情」象征人生如钻石,经时光打磨;如橄榄,历苦涩酝酿。
每辑的标题与内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万里路」写66号公路自驾、四角地探奇、科罗拉多文学演讲,还有德国莱茵河、越南下龙湾与湄公河……作者透过游历增长见闻,积累博识;「千载缘」写他与文友的不解之缘;「一世情」写他对亲情的怀念与对爱情的忠贞。这些都如钻石般熠熠生辉,可见作者构思之独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周愚先生朴实无华的文字。全书几乎不见华丽辞藻,语言简洁清晰,阅读轻松愉快。他写母亲那枚实为顶针的“戒指”,道出动人母子情;一碗“珍珠丸子”,映照周大嫂对他深沉的爱,两代温情跃然纸上。
常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想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墨海无涯乐作舟」概括周愚先生的写作人生。他将写作视为一种愉悦的生活方式,融入整个生命。
让我们共同期待周周先生计划出版的六本新书:《最后的列车》、《红色科罗拉多河》、《日落大道》、《隐形单行道》、《白色同船渡》、《冷水峡谷》。
二零二四年二月十八日于美国洛杉矶周愚新书发表会
附注:周愚先生不幸于二零二四年十月十八日与世长辞。 《最后的列车》、《白色同船渡》是他过世后两个月才正式发行的。我的「钻石人生」这篇讲评被他收录在他的遗作《最后的列车》一书中。

俏周愚
就这样安静地、悄无声息地,
从我们的身边走了,隐退了……
你隐退在浩瀚的宇宙
无垠的苍穹
皎洁的蓝天
厚实的大地
爱与恨交织的人间
你隐退在风和日丽、花鸟虫鸣
也退在风雨雷电、地动山摇
隐退在心灵的碰撞、灵魂的交织
群众的喜怒哀乐中……
你曾经游历千山万水
俯瞰人间
把一切风景与世相
用灵魂提炼成精华
装订在有生命的纸页上
让文字永远在人间跳荡
而你,
就这样安静地、悄无声息地
毫不惊动我们地,
从我们的身边走了,隐退了……
你把所有都留在人间了
也许你已经玩够了,玩累了
也许你已经看透了,玩明白了
于是从容隐去,归于无声。
2025年10月15日整理于洛城Corona的“仙人居”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国政府批准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
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李发模(中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蓬丹(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辑:冷观(美国)
副总编辑:jinwenhan(加拿大)
副总编辑:刘乃歌(美国)
副总编辑:曹谁(中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创作艺术总监:张琼(美国)
国际交流中心总监:芳闻(中国)
中国交流中心总监:夏花(中国)
欧洲交流中心总监:Angel.XJ(英国)
编委:寒山(韩舸友/美国)、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张琼(美国)、芳闻(中国)、夏花(中国)、曹谁(中国)、范群(中国)、Angel.XJ(英国)、紫晨(美国)、柳芭(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