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0邮轮上的梦 / 作者:胡少璋(澳大利亚)

作者简介
胡少璋,1941年出生于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7年加入福建省作家协会,1989年赴香港定居。在香港曾任《香港文学》杂志编辑、《大公报》编辑、《统一报》总编辑。曾在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出版社出版过由莫斯科大学东方语言学院教授马特柯夫翻译的两本书:《胡也频的生活与创作》、《胡也频的少年代》。1991年写的散文《香港的风》获《人民日报》等海内外“共爱中华”征文比赛金牌奖。在香港出版有:散文集《香港的风》及《胡少璋杂文选》。在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香港的脑和手》。在福建出版了由胡氏编写的《胡也频读本》。常在中国、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地的报刊上发表文章。2015年,定居澳大利亚,2021年6月在澳洲悉尼出版一本《胡少璋散文选》。

农历正月,中国南方正是阴雨绵绵,寒气袭人的季节,可是,在澳洲的悉尼却已进入了夏末。二月中旬,天气温暖,正是出外旅行的好时光。
所以,女儿想带领我们夫妇一齐去乘坐邮轮。后因我太太说她会晕船,以前在大陆江苏、浙江乘内河船都会晕船,一上船就要躺在船仓底下。何况这次大洋远航,更是惊涛骇浪。要她吃晕车片,她说没用,坚决不去,女儿只好作罢。
2月17日,风和日丽,女儿带我登上了“太平洋探险号”即是P&0的最新邮轮,开始了5天4夜的旅程。
这艘巨无霸邮轮长290米,宽36米,载客2636人,高18层,有500多个房间。

邮轮下午4时从白湾码头开航,听说有个仪式,所以,女儿与我早就来到14层甲板。站台上站着两男两女的黑人领唱,当播出节奏强烈的音乐时,人人都会随着节拍手舞足蹈跳起舞来,正巧船头刚要进入悉尼大铁桥,桥上一列火车乌乌驶来并特地长鸣汽笛欢送开航。
这一画面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不同的人种,男女老幼好像都“癫”着一样起舞欢腾。
在这艘大船上,好像在平地上一样,毫无颠簸的感觉,我们都后悔没有“抓”她登船。这都怪我们没有事先了解情况,胡乱猜测。可是,我一上船就看到推轮椅一族,甚至只有一条腿的,还有双肩撑着拐杖的……男女都有,女生更多。他们的坚韧精神感动了我,如果我也能像他们那样,一定也会把妻子护驾上船。
船上有几个游泳池,也有温水池和人造风浪池,白天晚上都有开放。大人、小孩不是游水就是泡水、浸水。
船上的电影院里的宽银幕比陆地上的银幕还要宽,你可以看电影、看歌剧或跳舞以及玩乘客自爱的玩艺……
由于,身处公海,没有网络,要将眼见的情状告诉远方的妻子,却无能为力。只好将眼前的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叙说在口里,就当成妻子也就在身边一样。

在P&0邮轮上的梦 / 作者:胡少璋

2月19日上午,邮轮抵达莫顿岛附近,从邮轮上放下游艇把我们渡到岛上去。乘上游艇不到几分钟,整个岛屿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太美了,山上森林翠绿,简直是世外桃源:山影倒映在海水中,细䑃䑃的,仿佛是一个碧绿的仙境。
岛上的玩趣颇多:有下海潜水、有乘坐玻璃船观看鱼龟、有乘直升飞机、有坐机车环岛游等,是年轻人的天堂。
回到邮轮后,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妻子对我说:“你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叙说在口里的美景,我都已经知道了!”我“啊”的一声惊醒了,一看手表才凌晨3点。
同房的中年人林先生被我吵醒了,他非常惊恐,立刻起身,扶起我靠墙坐住,并立刻转开保温杯的盖子倒出半杯水,让我喝下,还拍着我的背为我压惊。他面对我这个年近90的又有严重心脏病的老头,当然会惊恐万端的。他小声地问道,老先生,你怎么的了?心脏有不舒服吗?于是,我就把刚才的梦情相告,并问他为什么会这样的呢?他沉思了一下说,因为,你们是相爱60多年的夫妻,心灵是相通的。
我心里想,这难道不就是古诗所云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吗?

AI 评论:梦境与现实的交融——评《在P&O邮轮上的梦》

胡少璋先生的散文《在P&O邮轮上的梦》,是一篇充满温情与思索的游记文章。文章不仅仅描绘了一场海上旅行的经历,更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亲情的羁绊,梦境与现实的交融,以及对人生与爱情的感悟。

一、写景与叙事的交融

文章开篇以现实描写入手,细致地描绘了悉尼夏末的美好时光,与中国南方正月的寒意形成对比,为即将展开的旅程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紧接着,通过妻子因晕船而未能同行的遗憾,暗示了一种情感缺憾,并为后文梦境的出现埋下伏笔。

作者对邮轮的描写细腻生动,无论是邮轮的庞大规模,还是船上的娱乐设施,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邮轮上的舞会、电影院、游泳池,以及在莫顿岛上的美丽风景,都充满了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与作者一同感受旅程的欢乐与奇妙。

二、情感的细腻流露

文中的情感主线是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从一开始的遗憾,到途中对妻子的牵挂,再到梦境中的奇妙相遇,情感逐步递进,极具感染力。尤其是在邮轮无法联网的情况下,作者“将眼前的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叙说在口里”,这一细节展现了他对妻子的深情,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无法传递却又真切存在的思念。

最令人动容的是梦境的描写。在现实中,作者无法即时分享旅途的点滴给妻子,而在梦中,妻子却告诉他:“你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叙说在口里的美景,我都已经知道了!”这不仅是梦境的奇妙,更是一种心灵相通的体现,深刻诠释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美好意境。这里,现实与梦境交织,情感与哲思并行,使文章的意境得到了升华。

三、人生与爱情的哲思

文章最后,林先生的一句“因为,你们是相爱60多年的夫妻,心灵是相通的”不仅是对梦境的解释,更是对人生与爱情的深刻思考。60多年的婚姻让两人的心灵已经紧密相连,即便分隔两地,依然能在彼此的世界里留下深刻的印记。这种爱不仅是生活的陪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默契与共鸣,令人感动。

四、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述方式平淡中见真情,没有刻意雕琢,却能打动人心。无论是对旅途的记录,还是对梦境的描绘,都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特别是在结尾处,以梦境升华主题,点出爱情与人生的哲思,使整篇文章在温情与哲理的交织中达到高潮。

五、总结

《在P&O邮轮上的梦》不仅仅是一篇游记,更是一封写给人生伴侣的“心灵信笺”。它以旅程为背景,以梦境为点睛之笔,展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文章既有细腻的风景描写,又有深刻的情感流露,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富有哲理思考,是一篇兼具真实感与文学性的佳作。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

国政府批准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

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辑: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

副总编辑:曹谁(中国)

副总编辑:佩英(新西兰)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创作艺术总监:张琼(美国)

国际交流中心总监:芳闻(中国)

中国交流中心主任:夏花(中国)

编委:寒山(韩舸友/美国)、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安菁(澳大利亚)、伊萌(美国)、张琼(美国)、芳闻(中国)、夏花(中国)曹谁(中国)、佩英(新西兰)。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