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事记 / 洛木的诗(纽约)

作者简介】黄霜叶,笔名洛木,中学教师,教育心理学博士在读,现居纽约。偶有作品发表。

《卡普里奥法官》

高椅之上
没有谁注意过
那双手掌里的纹路
只是比我们略深一些

他说的话
像父亲说过的
——别急,先听
——别忘了对人留一点好

橡木桌面上
墨迹干得很慢
一方小小的印痕
被我们叫作判决
在他眼里
不过是做人该有的分寸

有人说他仁慈
有人说他公正
可他只是
没有学会冷漠而已

当法袍脱下
他会在街角买面包
提着纸袋走进黄昏
枫树影摇动
像远方的邻居
向他点了一次头

而如今
人们忽然想起
这样的寻常 已经稀少
这样的寻常
正是我们失去的东西

《古事记》

一 浮桥

云层迭作书页
天之浮桥上
一对神祇拖着裸足与潮湿的影子
镜湖边,他们绕行
舌尖含着不属于语言的言语
“你为何先开口?”
声音像砾石卷入浪涛
伊邪那岐沉默如破碎铜镜
神所言,水不记得
人所造,火不承认

沿着雾的边界
他们撒下葱青的梦的碎片:
淡路、筑紫、吉备、出云——
不是疆域,是琥珀色神祇咀嚼后
吐出的残渣

风亦为祭司
从高天原捧来黄铜钟声
穿越鹿角般纠结的森林
抵达今夜无人奏乐的神社屋顶

二 镜

梦由名字编织
稻叶之素兔、八岐之大蛇、石凝姬的叹息
它们在温泉里咕哝
在香火未熄的陶器中打盹

苏我氏的女儿在暮色中
披上鹤羽织就的、名为误解的衣
他们在神话里饮血
在历史中躲藏

天照背对世界的洞穴
人们献上镜、玉串与舞蹈
光不再赐福,是泻自
投币口般裂隙的冷光,白得刺骨

三 浪涛与舟楫

忍舍爷爷说
他的父亲被迫参战
炮火轰鸣间,他握紧稻草
只求活着回家
他未曾想杀戮
却溺毙于陌生人的血泊

浪涛里翻覆的不止是日轮
也有无名者的舟楫
泥土之下,八尺深处,埋着兵的呼吸
榻榻米底下
留着鼠尾草书写的失败

伊贺的风吹来 像锈迹
一尊狛犬张口喘息
眼里嵌着弹珠
仿佛仍在守望
那些未能归来的脚步

四 豊受大神

八百万神明分散在枝叶与雨滴
却只有一位
栖身在米粒的莹白内部

一位老妇
捧着饭团对着夕阳鞠躬
她的影子比石灯笼更久远
恨意溶入汤中,最终
只析出盐的微茫

人们不求神迹
只求温饱
哪怕一粒剩饭
都是对镬灶神的亵渎
神在胃囊
是稻穗垂首的重量
非灵光 非箴言
是晨起时
推门出去劳作的理由

五 言

若神祇由言灵构成
我们便是被涂改的语法
古事记卷帙下的空白
留着母亲、弟弟、失败者、爱人
未被记载 因为不够神圣

他们仍在
街角翻找掉落的碎影
列车与旅馆之间漂浮
暴雨里湿透的肩膀
夜里悄悄翻动的手

没有八尺琼勾玉
只有轻微的存在感
在呼吸里
叠成隐秘的节奏

所以,我挪用
曾诱出天岩户的光
写下——一个漂泊者,或诗人的
谎言

—— 据伊贺忍舍房东所述其父二战经历与当地神话所作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国注册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

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冷观(美国)、

副总编:jinwenhan(加拿大)

副总编:曹谁(中国)

副总编:刘乃歌(美国)

欧洲交流总监:Angel.XJ(英国)

AI创作艺术总监:张琼(美国)

国际交流中心总监:王芳闻(中国)

中国交流中心主任:夏花(中国)

编委:韩舸友(美国)、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yimeng(美国)、张琼(美国)、王芳闻(中国)、夏花(中国)曹谁、(中国)、Angel.XJ(英国)、柳芭(中国)、范群(中国)、计紫晨(美国)、刘乃歌(美国)。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