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x1024.jpg)
【作者简介】钟磊,独立写诗数十年。著有《钟磊诗选》《信天书》《圣灵之灵》《空城计》《失眠大师》《孤独大师》《意象大师》《活着有毒》等诗集,诗集被郑裕彤东亚图书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收藏。
还有这种事吗
是的,我不会说匈牙利语,
而弗朗茨•卡夫卡会说,
那个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兹洛也会说,
证明我得到了匈牙利语的力量。
有人说:“匈牙利语和德语及俄语没有亲戚,
那么像拉丁语的异类。”
而在灾难和恐怖时代,
这种富有远见的语言表述,使我不应该感觉陌生,
于是,我在反抗忧郁,
在排弃汉语之毒,从合心镇开始洗心,
让盐碱地的第一个雨滴落下来,
之后在秋天里结霜,类似与汉语之毒唱反调的人,
类似被大萧条冻醒的人,
在说:“还有这种事吗?
从此被修订的仁慈关系被翻译成瘾,
在与汉语变得密不可分,
因此,有人在打听我在哪儿?”
(2025.10.10)
没有线性的情节
在贫穷之中忙碌的人,
使我富于爱,也富于悲悯和祈祷,
或用语言联结彼此,
也从不拒绝此种举动,虽然是幸福很少。
曾记否?我说过的大萧条,
而今已经是一语成谶,
正如都灵之马的末日叙事,
被贝拉·塔尔剪辑在电影中,
有被捕获的时间,也有她是火焰的过时偶像,
轮不到我来获得、占有或保护——
好吧,贫穷的美学仍在为富裕而战,
那是多么灾难的事儿呀,
正在希望的荒谬之地蔓延着,
那么像没有线性的情节,让我面对着时间的长镜头,
即是转身离去的男人,
即在结束循环的救赎。
(2025.10.12)
海水的滋味
我伫立在海水的滋味里,
金门被我在日出中指出一抹鲜亮,
仿佛是天边的火焰,
燃烧着我,而我只是火焰的感受,
厦门是我生存的隐喻。
嗯,九月的厦门让我懂得做一次椰林意味着什么,
即是海风的部分,也是整体,
就像是我幻化在一片海滩上,
认同沙浪也是海,让浪花绽放出诗意的真谛。
试想,我是否说对了,
即可以企及自己,我的生命状态已经不由自已,
正如我将海岸上的一块礁石铺入海底,
将自己馈赠给台湾一词,
像馈赠被现实耗尽,
如同一枚海水珍珠。
(2025.09.19)
.png)
语言逻辑的直呈
从北向南来,让我穿越记忆的丛林,
来到陈嘉庚的墓前鞠躬,
此时,爱国主义是通透的,
不管它是不是真理,不管它是不是时间,
只管在海风的喧嚣与鞭挞之中,
让我变成蓝色的裸体,让我体味到海水的滋味——
是的,如果我也能够组成海水的部分该有多好,
那么,我就会成为华裔,
就会照料好祖国一词,
就会把一块海礁石抚摸成丝绸。
可惜啊,这只是语言逻辑的直呈,
只有翻译的留白,远不如一座墓碑,
使我望文生义,
在把我念成诗人。
(2025.09.22)
我从不介意使用双数
走在夏天的小雨里,还没有用尽人生的词语,
而我从不介意使用双数,
仿如尚未占有,应该是无法命名的语法。
此刻,夏天的雨水显然不明此理,
以至于连自由都没有,
只是五角枫林的仆人,在分岔的小路上辟邪,
像被四个脚尖穿过的一个纸符,
反而被神灵嘲笑。
试着打一把雨伞吧,拿开被雨水浆洗的天蓝色床单,
然后区分开身体上的蝙蝠衫,或看一眼正午的手表,
从一开始就有事必录,
再引用一个题目:“快把时间调到十二点钟,让爱对称。”
也在午夜零点钟保留两个影子,
然后开始研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即世界,
比二人世界更加紧密,
那就是用两个影子夹住雨水叠加的圆圈,
可以肯定那是惊人之举。
(2025.06.10)
要有光的神谕
让疲惫的灵魂依靠你一次,
哪怕是在凌晨三点钟,也要加入一场神秘,
在把牵牛花的嘴唇当成黎明,
哪怕是死于黎明。
那是穿透身体的一束光,
那是要有光的神谕,使我抵达创世的第一日,
使我丢不下牵牛花的花冠。
于是,我打开黑夜的裂痕看一眼晶莹剔透的星光,
并以一支鹅毛笔开始写作,
在描摹着知更鸟的嗓音,不让它成为文学家的猎物,
让诗歌比黑色森林更加安全。
嗯,趁着时光还有一点儿对称的样子,
再次进入一个镜像,那正是我们的灵魂对话,
说起表示对偏见的抗议,
已经厌倦了午后三点钟,
正在拒绝伊曼努尔•康德的道德说和星光论,
因此我们连同黎明一起抛掷。
(2025.08.20)
.png)
不必用手抄本回忆我
早晨,风中的音乐流入耳鼓,
那是从头顶滑落在脚底,
恰似有两个音符被自己的废墟掩埋,
即是让我颤抖两次,一次是疼痛在第六根肋骨上,
一次是把时间堆在61号公路边上,
来不及让我细数一遍。
是的,恐怖的战争布满了我的身体,
使我在接受诘问:“为什么呼吸着黑色的空气?”
这样,反而封缄不了我的舌头,
一如我将诗篇赠予未来,
只是在抽屉里呐喊,只是隐藏着一把空椅子的边界。
不,请不必用手抄本回忆我,
请把词语用对,包括音乐和写意的影像,
在这世上没有一座灵魂的旅馆,
没有,什么也没有——
(2025.08.26)
我要和自己说一点事儿
我要和自己说一点事儿,
从此以后我将和自己的影子生活,
在一面镜子中写忏悔书,
让内心的光泽,至少是有水银之白,
在与白银之白形成爱情,
即是狩猎女神坐在我的头顶小憩一小会儿,
相当于宿命的原因,
而冷凝的月亮,宙斯的女儿在订制一面镜子。
具体到一个上午的胡思乱想,
即是上半辈子和下半辈子,即将重叠成一个影子,
却在迎接一面镜子的虚无,
犹如我为艺术而在摇头,每一次都有偏头痛,
仍不让一面镜子做出答复,
反倒让三个影子一哄而散,
是的,我并不钟爱一面镜子。
(2025.08.29)
未知的艺术家
对贪婪者待以仁慈,这是在午夜所读的诗,
这是安妮•塞克斯顿的告解书。
是的,那是未知的艺术家伫立在时间之上,
像时间的水平轴或垂直轴,
在把我带回信仰,使我加入时间内部,
并在左肋骨上留有裂痕,留有疼痛的呼吸。
而我却不能赞美空气,
虽然可以在午夜中央仰望星星,
但是,黑眼睛的疼痛还是比黑暗的天空大一些儿,
那么像钟表上的子夜集中营,
让我的黑眼睛无法吸附它,
让我见过从未比黑暗更加黑暗的事物——
是的,在黎明餐厅的稀饭吧中,
只有一张鸡蛋饼是水平的,却又偏向于失败的一边,
又偏爱上公道的悲剧——
(2025.09.04)
.png)
让这里没有空处
突然,我的泪水涌出来,
打湿了一个女子,不让我再为命运十难而感慨,
那么像一个女子选择的活法,
让我把她印在我的眼底,
那是她不再为工伤而计算赔偿,
而是以一生的灿烂笑容,淡出了苦难的涟漪,
已经渗入神秘的思想,在变成我的诗。
这是在爱的运动平息之后,
总是偏爱上一个星期天,挤在一个狭小的房子里,
用爱把这里充满,让这里没有空处,
足以溶解一百个孤独的夜晚,
足以让一百个夜晚明亮起来。
正如生长在黎明当中的果园,让山楂在山楂树上成熟了,
正如我们的一条小路也生长其中,
使我们遇见了年迈的城堡,
也遇见了天上的星宿。
(2025.09.08)
在非精神的郊区
我总是想要离开合心镇,
如同要抛弃陈旧的时间观念,跃身于希望之上,
却总是暗自沉于莫名,
怎样也无法被生活接住。
而我不是一个假人,
在非精神的郊区,看得见藏在傍晚时分的火种,
使我在幻城中发觉的某种信任,
那些亮起来的万家灯火,比被白昼鎏金的合心镇可靠,
比工作室的空气可靠。
也可以虚拟一次关乎真相的反问,
如同毗邻我的影子,
又对我施咒,使我变成时间的一个零头,
又模糊掉关乎我的讹传,
那么像一个文学博士痴迷于一个意象,
忙于忙碌,也忙于老去——
(2025.09.09)
美学片段
今天,读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
他像上帝的间谍,有些心神不定,精神恍惚,
在说:“过去,我只是一个婴孩。”
我知道,他是哲学片段,
却和地球的半径一样长,说起聚会的灵魂,
让哥本哈根也关系到我,
那是时间的安排,恰如主观即真理。
而我并不是真理,只是活在真相之中的一个人,
那是美学片段,
在以语言的嘴巴亲吻自己的伤口,
以为我的灵魂会从前世的记忆中苏醒过来。
是的,过度回想是危险的,
是的,我正在从北中国迈出绝望的最后一步,
正在穿越恐怖的两道门,
那么像微暗的火光,找到了自己的应许之地,
像灵魂的自由,意象的密码。
(2025.09.10)
.png)
无名的歌谣
最初,我处在语言世界的边缘,
像汉语的真相,从来没有被人说出过,
那是禁言令中的诗歌笔记,
那么像诗歌的种子。
此刻,的确有诗意从我的身体里涌出,
像无名的歌谣漫过了地平线,
点数着蜀葵,菜粉蝶,铜钱草,黑心金光菊,
从不相信落日的咒语。
的确,落日即是一个泡沫,
正在把我的身体当成残山剩水,没有动物也没有人,
那是我的个人义务,
使我栖居在爱的夜晚,并在守望着单纯的语言高度,
那是一朵星云,总是带着忧伤生长于内心,
带着我回家,仅此而已。
(2025.09.12)
爱情的一种例外
噢,忽然想起玛琳娜•茨维塔耶娃的来信,
“我爱你,想和你睡觉。”
那是九月的意外,
令人担心,被掏空民间词汇没有歧义,
不,那是一个涤罪所在让孩子们游戏其中。
嗯,九月总是把身体翻译成爱情,
总是把嘴巴翻译成天穹、洞穴、山谷、深渊,
让热爱抵达最荒凉的地方,
或被诗人命名,或在漆黑的夜晚嘟囔着什么——
终于可以说起法语的原因,
那是小别后的涟漪,只有从过去产生未来。
(Et ce n’est que le passé qui fait l’avenir.)
是的,只要秋天说一声:好的,
我们便会说出爱情依靠例外,
便会让一只知更鸟去做先知,
去说起前方仍有爱情的一种例外。
(2025.09.30)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国政府批准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这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辑:冷观(美国)、Jinwen Han(美国)
副总编辑:曹谁(中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创作艺术总监: 张琼(美国)
国际交流中心主任:芳闻 (中国)
中国交流中心主任:夏花(中国)
编委:寒山(韩舸友/美国)、冷观(美国)、Jinwen Han(美国)、Yimeng Han(美国)、安菁(澳大利亚)、伊萌(美国)、张琼(美国)、芳闻 (中国)、夏花(中国)、曹谁(中国)、柳芭(中国)、范群(中国)、一菲(英国)、计紫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