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天趣 留住诗意/李发模(中国)

作者简介

李发模,生于1949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诗人协会名誉主席,一级作家,著名诗人。已出版诗集、散文集等共60余部作品。长诗《呼声》获中国首届诗歌奖,被前苏联作家叶甫图申科誉为“中国新诗的里程碑”,是当前中国最有诗人气质和诗歌才情的作家之一。

唤醒天趣 留住诗意
       一一读陈朗诗集《补语》所思作者||李发模 

一滴雨高挂梵天,时间是一种象征吗?

“这个清晨,整座城市花枝招展/像极了一个成熟女人的身段”。以地域为背景,诗意家园的另一种意象,像不像平凡在悄悄生长?而“桃花,站在初春的枝头/居高临下/审视罪恶的他们”。世态不常暖,诗意却可春光明媚,可见文字的行走,是在朴素的时间里。

我读诗集《补语》,联想补天的女娲,再悟陈朗的诗家语,感到他手心里的人生时刻,有山海的声音,在他诗行的石板路上叩问。问什么?比如他写《鲸落》:“不是所有的亮都指向光明/黑暗法则的深渊里/一鲸落,万物生”。将他的诗转化现实,诗集《补语》的奥秘,在他的扶贫和写电力等诗篇中,还可窥探古代的耕读里大地母亲活得如歌如泣。

一粒米里可知江山,《在一滴水里潜行》,可知风与人间同在。他写小镇书院:“一部《春秋》让日子春华秋实/一部《大学》让岁月宁静安好”。诗意传承的《牂牁遗韵》《夜郎故里》《土司风云》等,诗人穿行于传说中的随水而行,随水而徙,一个民族的曾经和远古生存的兴衰……诗人是在守护文化之根,是穿越一个“情”字,让人游目驰心之余,感悟一方历史文化与水土根脉的含意。还有诗集中的《大灾有大爱》和写祖国山水等篇章,诗人都带着善意寻求生存哲理和希望之光。再有《追逐太阳的金州电力》朗诵诗,又是一个民族精神别样的图谱,从而成就了本土精神和电力的魅力!

写诗,是给自己打井,自己跳进去,再让人舀起来,是茶是酒还是奶汁?甚而是水之清浊,读者自明。诗不讲理,诗又于情理之中,也许,这正是诗无达诂。诗是时空中的疼痛亦真亦幻,一粒米中有江山。

《薏苡,一粒米的江山》《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已告知我们。历史的因缘隐藏在云里雾中,于茫然无序中找出生存的经验。《看夜色在西江千户苗寨起伏》等诗篇,面对时代的精神难题,抒写人的命运与况味,《天空审视黑夜》《灵魂在深秋栖息》,乃至诗写抗疫、扶贫的承诺与守护,一些文字温润如玉,温暖如时光。

陈朗的诗,以多元考量,一是历史与现实,二是真善美的提炼,三是做人与写作的合一,四是沒有假大空,发出自已的声音,他因此给人以魅力。

但是,陈朗诗中有很大的“但是”,他以意念驭物抬山上山,给人心领神会。我想以悟性传输他的诗思,下载思维,过脑再翻译出自已,净化心念。忽而空,都空了,世界豁然空荡得有点不真实。一片寂静,喧哗到无言。只有字词的鸟儿在飞翔。

是的,他给我的是另一片诗意的天空。很大的”但是”,让人仰望。

连接先辈和后人的路上,地平线一再后退。走在前面的行进者,抢着去拥抱未来,眼与眼的路灯,照脸与脸的经过,后者看前者的背影,都想喝一口阳光和月色,敲昼夜的钟声,是脚步匆匆。不信,你可读读《秋色赋》《蜕皮的蛇壳》《山中帖》《一滴雨挂在天边》……

读着读着,你会发现——故乡是爹娘,在城市在村庄,在传承的路上,故乡在碗里、床上。从混沌初开……苍茫庞然,神农氏进入现代正超音速的进入鹰翅飞过的朦胧。自我身心里激情的流量,一叶知秋,一滴水里潜行……一路蜕皮的得失又换新的名利,都是心窝如鸟巢对飞翔的回应。

故乡是生命发芽,自然规律很微妙,总是在测试人的能力。

再读《通透的大寒无处可依》《面对群山,向死而生》《时间是一种象征》……你可悟知,耸立的山巅告诉你,它的山后仍是众生之海,海那边又告诉你,海湾后边的山也告诉你,从芸芸众生的湾再转几个湾,翻看时日的流水与人的血缘。人生来无知,智力是自然与人文教育而成的。见识靠真理越近,更靠近真理。一方水土养育的诗人,正如方言原本的环境和地域。

写作是前行,真正行家知道是“后退”。

为什么呢?就像多美好的身体,诗要记住它,假若还能多活一天,该记住的是什么?下一刻就走呢?回想还活着的一口气,想说点什么?还有,见亲人最后那一眼,再回看自己,体温渐渐在冷,灵肉是否说:与人为善,活着真好!

如此后退,静下心来让心干净,须知人在时空怀里而非人能抱天地为私有。这是创作的境界与格局,更是素质。

天地乃人一双眼,可惜某些诗人损天,成独眼龙,只看见自己,如加上害地成双眼盲;眼皮翻,嘴皮翻,忘了回心转意,矢志追名逐利,岂知灵性已多亏欠,忘了山水和时日都是不老仙。诗意也像人类生存和延续的金钥匙,怎会给你开心呢?

陈朗深知后退一步,天地宽着哩!

“山溪何事出山忙?闻听风光在远方”。

诗意远方在哪儿?天赐我诗友陈朗。陈朗与他哥陈波都是我的诗友,一门两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平日里,我们都各自活着忙着,从不生虚妄,均知一切都浮云。来人间一趟,我们都像渠水练笔,一行行习诗,尽力给生活以画意。每逢友人需要我们打开渠口,都尽力浇灌他人禾田,真情吐露,是给初夏扬花,秋意饱满。他兄弟俩出生湄潭,泉养湄江,再把做人的真诚给人信赖。我们都不敢清高,食人间烟火,自己想是人,先要把别人当人。

读陈朗的《冬日物事》《居家物语》《对话》《疾速坠落的光芒》《雨夹着雪,不可同语》等诗,我既听见:挞斗在说:懂懂懂懂……/月下蛙答:是呀是呀……

我还听见陈朗的另一种声音,斤斤计较是对别人的落井下石,诚信之灯不能熄了。进取与退让,诚信善良才是伟大。从他诗中,还可见他最恨挥霍信誉的败家子,他知“气”是惹出来的,对于“生”的沟通,是对情绪的管理。

他不以自尊去填别人的硝坑,更不在一些人的眼波里划船他人的欲望。他知某些有根有据是沒有根的,只要误信不给予土壤。他明白狂妄洗脑不可能开发智力,尤其是诗人,在自我头脑里盗火,到身心内潜游,都应明心见性。黔西南州历来是盛产诗意的地方,这一代佼佼者中的牧之与陈朗等,他们抱团在创意中出产万物生长,不是幻觉,是从历代诗人和岁月的沉淀中生动起来的。我还想告诉陈朗,习诗应悟透古人所言,天地所以能长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其蕴含的哲理不只是字面上多问他人一声”辛苦了”,慎时善思且不生虚妄,诗才压得住纸。尤其是浮躁之风纸欲掀浪的当今诗坛!

创作是反映日常生活,但又要去日常化,要学会”开荒”,发掘出充满戏剧性且又富含深度意蕴的日常。联想也像冷水煮日出,云浪翻滚,云蒸霞蔚像沸腾的开水……需要观察和体验,并要有巧思的魅力把握。   

 如果是青山抱日出呢?云雾抱怨日出呢?指向是作者所要叙说的心情指向。这些都容易做到,最难的是在宽泛的想象和冲击中给人灵魂留下烙印。

守旧是创作的困境,挣扎是因为足陷深坑,为什么当今诗坛老让读者大打折扣?一些诗人也在回避人之所思。诗意庄重,为什么搅动人的情感仅是涟漪?陈朗,你的某些诗句和立意能给人惊涛骇浪,让人体验人的意味,也有悲悯情怀,但要超越,开荒开出”亮点”,还真需要努力。

立足此刻与当下,好好诗意历史与未来吧!                  

诗人简介:

陈朗,男,贵州湄潭籍,中国作协会员,黔西南州作协秘书长,第四届鲁迅文学院西南六省(区)青年作家培训班学员。1999年个人诗歌专著《冬日信札》获水利部作协二等奖。2009年,诗集《中国•白马》获贵州省“新长征”杯一等奖。

责任编辑:伊萌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