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工程师(文)胡少璋(香港)

【作者简介】胡少璋,1941年出生于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7年加入福建省作家协会,1989年赴香港定居。在香港曾任《香港文学》杂志编辑、《大公报》编辑、《统一报》总编辑。曾在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出版社出版过由莫斯科大学东方语言学院教授马
特柯夫翻译的两本书:《胡也频的生活与创作》、《胡也频的少年时代》。1991年写的散文《香港的风》获《人民日报》等海内外“共爱中华”征文比赛金牌奖。在香港出版有:散文集《香港的风》及《胡少璋杂文选》。在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香港的脑和手》在福建出版了由胡氏编写的《胡也频读本》。常在中国、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地的报刊上发表文章。2015年,定居澳大利亚。2021年6月在澳洲悉尼出版一本《胡少璋散文选》。

“乞丐”工程师(小小说)- 文 / 胡少璋

“奶奶,乞丐又来拿可乐罐了!”
“他不是乞丐,他是工程师,你别乱喊!”
“对不起,工程师爷爷,我刚才会叫你乞丐,现在要你赔礼道歉,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小捣蛋阿敏行了三个九十度的鞠躬。结果弄得人人都笑了。而后,老王摸了一下这个三岁小孩的头说,小宝贝,你很懂事,很乖。
从此,“乞丐工程师”这个绰号就在运动场里传开了。
为什么小阿敏会叫老王“乞丐”呢?这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因为老王至今还是穿着,在国内工厂里那种不像灰色又不像黑色的工衣,看上去就有一种很“髒”的,有点发“霉”的感觉。
听说,这个中等身材的老王还是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可能不是清华就是交大吧。从大西北黄土高坡到了大城市,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熏陶,但还是没有一点洋气,依然是一身泥土气息。他学的是电机专业,在东北的一家电机厂里一干就是几十年,在工厂里每天都在车间里打转转。退休后夫妇便投亲来到澳洲了。
他的在新洲P市N社区的房子里的草地上,搭盖起一个大帐篷,专门用来堆放从路边捡来的旧电视、旧风扇 旧洗衣机……
老王虽然已是七十开外的老头了,但没有一点“老”样,依然健步如飞。他每天拖着一架小车仔巡街,见到路边被丢弃的破烂旧物,经过翻来复去检查之后,还是可以救的,才装车拉回家。见到空罐头也顺手牵羊带回来,清洗后再送去回收站收购。收购的钱用来买零件如芯片等,再不够了就拿出退休金来凑数。
他把旧的破烂七拼八凑做到能用后,就送给老人家使用。有时运动场的老友走亲戚家带回来什么机要他帮助修理,再是把好友家里丢弃的破烂也拾回来交给他。就说他每天晨运的团队里,换了又换,不知多少架播音机,都是他修理更换的,大家一分钱都不要出。
有人说,澳洲老人衣食无忧,政府每两个星期就给钱。可是,老王却一分钱也拿不到,因为,他每个月从国内拿的退休金就有六七千元人民币,已经享受处级干部的待遇了,当然也已经超过这里的基本生活标准了。所以,有人才说他是一个“吃饱换空”的人。

有个人从大陆来探亲,每天也都到社区的运动场来参加晨运,他说,现在在大陆找不到“雷锋”,可是,在澳洲却找到了,老王应该叫他“王雷峰”才是。老王又多了一个绰号了,以后还会不会再加一个什么绰号呢?
好久了,老王都没有来取罐头罐了。小捣蛋一直追问奶奶,奶奶终于说出来了:王工程师的太太,因为,车祸在医院医治无效过身了。
小捣蛋听后哭着说,奶奶,我长大了也要当工程师,我想王爷爷,我要王爷爷,我要对爸爸、妈妈说,要他俩劝说你,奶奶你就嫁给王爷爷吧!
此时,奶奶紧紧地抱住小孙子阿敏,这位六十多岁的单身女人也哭出声来了。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国政府批准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

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这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周愚(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辑: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

编委:韩舸友、冷观、jinwenhan、安菁(澳大利亚)、阮小丽(加拿大)伊萌(美国)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