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田继光,哲理诗人、书法家,陕西省书法协会会员,参加全国和省级书法大展并有获奖。著有诗集《凡人微光》,诗电影《西域掠影》《海》《麦浪》参展第二届丝路国际诗歌春晚、首届北京诗歌电影节,第九届华语诗歌春晚广西分会场,2025大洋州诗歌春晚,《海》获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诗电影奖,《麦浪》获首届王维国际诗歌奖优秀诗电影奖,作品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等等多家媒体发表。
1、椰梦,我的梦
披戴大地缝制的衣裳
听着海浪弹奏的乐章
与潮汐拥抱
酿造浓郁椰香
与和风共舞
斑驳的光影飒飒洋洋
走在二十里的椰梦长廊
一片片挺拔的椰树
舞动着绿意盎然的椰片
或在给风招手
或在为海引吭
或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我怎能不知道
风和日丽时,你是一片无限风光
暴风骤雨时,你是一道守护生命的屏障
饥寒交迫时,你是一杯沁人心脾的的仙露琼浆
沙滩、白云、阳光
多少人的憧憬和向往
鹏鹭翱翔
让梦插上灵魂的翅膀
飞越千山万水
凝神驰思暇想
领略生命的无限辉煌
岁月如歌,何必惆怅
阅尽千帆更释然
有梦的地方便是希望
海梦,椰梦,我的梦
朝夕度情处,地久又天长
2、寒冬诗韵
我在寒冬里写诗
把冰冷的文字用热血煮沸
生成滚烫的语言
注入你的肌体
温暖你身心的那一刻
便是我人生最美好的瞬间
我在寒冬里写诗
思想碰撞的火花
在脑海燃起五彩斑斓的火焰
照亮心中的夜暗
传给冻僵的指尖
流火一样的笔墨倾泻
激情涌动的辉煌诗篇
我在寒冬里写诗
手到之处
愿屹立的雪山尽早纳百川
愿封冻的冰川从快把口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
柳绿花红的日子
拥抱来年的第 一个春天
3、秋 花
一场争奇斗艳过后
她,依然独自绽放
风儿把季节换了头像
雨雾里弥漫着扑鼻的芳香
落英缤纷
装点在金色的大地上
永不凋谢诉说着毅力
百折不摧书写出坚强
到冬天里看雪
穿一身越冬的衣裳
和腊梅拥抱
奏一曲完整的岁月乐章
4、品夏论秋
秋,已如期而至
夏,还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
是秋似夏,不知何年
难怪东坡先生的笔下有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昨晚,站在大雁塔塔顶
珍赏那“超级月亮”
仿佛看到了月儿汗流浃背
成滴的汗珠,从天而下
把大唐不夜城尽情装点
水天一色,波光粼粼
秋,终于明白
夏无尾声,秋有序章
才是最完美的交融
夏的热烈与秋的宁静
才是人间最为绚丽的画卷
有夏陪伴的日子
才会有秋意缠绵
5、 夏之恋
夏天的太阳
就像一块巨大的心脏
每一个日出
输送着爱和能量
每一回照耀
把大地烧得滚烫
春暖在这里变了模样
花开已是处处芳香
秋高涌动着满地稻浪
再次播下生命轮回的禾秧
夏天的流火
锻造着赤铜的脊梁
背负着追求和志向
驼起苦难和沧桑
与岁月的脚步
一步一步走向远方
为了江河无恙
为了大地金黄
为了壮丽的梦想
挥汗如雨又何妨
夏天的向往
让心灵插上理想的翅膀
让瞳仁充满憧憬的霓裳
在滚滚烈焰中
伴随着夏蝉的鸣唱和荷花的绽放
涌动绿浪,万物送爽
尽情地让夏日流萤飞长,诗梦酣畅
便是人间大美的渴望
6、和风儿在一起
风儿是流动的血脉
有风儿的地方就有生命的港湾
和风儿在一起
捻一抹心香,执一盏清茗
抿着岁月,悠游自在
风儿是链接的WIFI
有风儿的地方就有生命的覆盖
和风儿在一起
百举百捷,无往不利
气宇轩昂,夺人风彩
风儿是大地的钟爱
有风儿的地方就有生命的青睐
和风儿在一起
山川不停地换装
日月一个劲地穿扮
风儿为时光在承载
有风儿的地方就有生命的豪迈
和风儿在一起
即使前路艰辛,道阻且长
也会激情燃烧,心潮澎湃
7、在长安写诗
我在长安写诗
仿佛回到了唐朝
更唤起唐诗的记忆
提一壶唐朝的风云月露
穿越时空
和李白杜举
和杜甫扬觯
和白居易饮胜
还和王维推杯换盏
邀三五知己,酌千年轶事
谝谝开元盛世
聊聊贞观之治
唠唠渭水之盟
叙叙安史之乱
蘸上曲江池的那砚墨
描绘新长安的绰约多姿
来一个凡人斗酒诗百篇
长安城里翰墨香
长安的诗会沉醉
醉得大雁塔巍然独存
醉得不夜城酣歌恒舞
醉得钟鼓楼相似而笑
醉了就醉了
醉了还会醒
带上醉意的清醒
从长安出发
沿着唐诗之祖,丝绸之路
走向远方
【AI评论】
这组诗涵盖了对自然的描绘、对季节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历史文化的礼赞,内容丰富,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既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其对时空和文化的哲学性思考。以下从主题、语言、结构和艺术手法四个方面逐一分析这组诗的特点与价值。
一、主题分析
- 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 多首诗如《椰梦,我的梦》《寒冬诗韵》《夏之恋》《和风儿在一起》等,将自然景物与生命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深厚的情感与对生命力的礼赞。
• 在《椰梦,我的梦》中,椰树不仅是自然景物,更象征着守护与希望;而在《寒冬诗韵》中,冬天既是严寒,也是希望的孕育期,自然与生命在这一诗中交替共生。
• 《夏之恋》通过太阳、稻浪和流火等意象,展现了生命的热烈与奋斗的美丽,象征了人类与自然的共鸣。 - 季节交替与哲思
• 诗中季节成为一个重要主题,例如《秋 花》《品夏论秋》《夏之恋》。诗人借季节更替书写生命的韧性和美好,体现对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
• 《秋 花》中,秋花在风雨中绽放,是生命顽强的象征;而《品夏论秋》则通过夏与秋的交融,表达了人生的和谐与希望。 - 历史与文化的礼赞
• 历史主题在《在长安写诗》中被完美呈现。长安作为唐朝文化的象征,被诗人赋予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诗中既有对唐诗文化的怀念,也有对新时代长安繁荣的礼赞,呈现了古今交融的壮丽画卷。 - 希望与梦想的延续
• 《椰梦,我的梦》表达了对梦想与希望的追求,尤其是“有梦的地方便是希望”的句子,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 《寒冬诗韵》中,用滚烫的诗句温暖冰冷的季节,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念。
二、语言艺术
- 意象丰富且生动
• 每一首诗都以鲜明的意象构建核心主题。如《椰梦,我的梦》中的“潮汐”“和风”“椰树”,赋予诗歌画面感;《寒冬诗韵》中“冰冷的文字”“滚烫的语言”通过触觉对比,生动传递寒冬中的温暖。
• 《夏之恋》中“太阳像一块巨大的心脏”“夏天的流火锻造赤铜的脊梁”,充满了视觉与力量感,为诗歌增添了活力。 - 修辞手法丰富
• 拟人化: 诗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使自然具备生命和情感。例如“风儿把季节换了头像”(《秋 花》)、“风儿是流动的血脉”(《和风儿在一起》),这些拟人化描写让景物更加生动感人。
• 比喻与象征: 比喻和象征手法是诗歌的一大亮点。“太阳像一块巨大的心脏”(《夏之恋》)、“风儿是链接的WIFI”(《和风儿在一起》),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还赋予自然元素现代科技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语言优美且具有韵律感
• 诗歌整体语言流畅,讲究节奏与韵律。例如“岁月如歌,何必惆怅 / 阅尽千帆更释然”(《椰梦,我的梦》),既具音乐性又耐人寻味。
• 诗句间的对仗和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例如“有风儿的地方就有生命的港湾 / 有风儿的地方就有生命的青睐”(《和风儿在一起》),强化了诗意表达。
三、结构与层次
• 结构上,各诗主题鲜明,层次清晰,逐步深入。
• 《椰梦,我的梦》以椰树为中心,逐步展开,从自然景物到人类梦想,最后升华到希望的象征。
• 《寒冬诗韵》则以“写诗”贯穿全篇,从语言的温度到思想的火花,再到自然的律动,层层递进。
• 《在长安写诗》以“长安”为主线,从唐代文化到现代长安,构建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 整体诗集的结构具有互补性与多样性。
• 每首诗既独立成篇,又互相呼应,共同描绘了一幅四季轮回、自然与生命交织、历史与未来并存的宏大画卷。
四、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
- 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揭示了自然的哲学性:风的流动象征联系与变化(《和风儿在一起》);秋花的坚持体现生命的韧性(《秋 花》);夏天的炽热象征希望与梦想(《夏之恋》)。 - 对文化与历史的继承与创新
• 《在长安写诗》中,诗人以唐代为背景,既有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也有对现代长安发展的讴歌。诗中提到的“开元盛世”“贞观之治”,与“新长安的绰约多姿”相结合,展现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 对梦想与希望的歌颂
• 《椰梦,我的梦》和《寒冬诗韵》中的梦想主题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尤其是“有梦的地方便是希望”,蕴含了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 对四季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 诗中四季的交替象征人生的循环,展现了时间与生命的哲学思辨。特别是《品夏论秋》中,“夏无尾声,秋有序章”的句子,生动诠释了季节的交融与人生的延续。
总体评价
这组诗歌以自然、季节、生命、历史与文化为主题,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深刻而多维的画卷。诗人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与哲学思考,通过自然景物、历史事件和情感表达将宏大的主题融入个人体验,既有情感深度,又有艺术价值,是一组兼具诗意与思想的佳作。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
国政府批准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
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辑: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创作艺术总监:张琼(美国)
国际交流中心总监:芳闻(中国)
中国交流中心主任:夏花(中国)
编委:寒山(韩舸友/美国)、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安菁(澳大利亚)、伊萌(美国)、张琼(美国)、芳闻(中国)、夏花(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