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波斯湾-第五届丝绸之路阿联酋迪拜国际诗歌节诗人作品选(第二辑)【国际文化交流】

诗是世界的 — 写在前面的话
韩舸友(世界华文诗歌学会会长,《美洲文化之声》总编辑)

诗是世界的,诗人亦应属于世界。如同唐代开辟的丝绸之路,不仅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珍贵商品输送到波斯湾和欧洲,更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与此同时,来自中亚和欧洲的商品与文化也悄然进入中国,成就了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深度交融。从那时甚至更早的时期开始,中国开始认识世界,世界也由此走进中国。

文学亦然。唐诗宋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背诵几句脍炙人口的名篇。然而,中国现代诗的真正启程,还得益于胡适等学者在二十世纪初对西方文学理念的引入与探索,开辟了“新诗”之路。与此同时,以王维等为代表的唐代诗人,其诗风之美也传入欧美,对西方现代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中国诗坛已建立并参与到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学交流平台,如博鳌国际诗歌论坛、世界诗人大会、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节、麦德林诗歌节等等。同时,海外也涌现出一批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的国际媒体与文化机构,如美国的《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全球诗人艺术家月刊》《世界华人周刊》《纽约诗刊》等。这些平台为中国诗歌走向世界、为东西方文学的对话搭建了桥梁,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全球诗意共鸣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新兴的国际文学节之一,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节自创办以来,虽历时仅五年,却在王芳聞主席及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稳步前行、声名日隆。每一届活动都在国际诗坛引起热烈反响,特别是这次在中东阿联酋迪拜举办的“第五届丝绸之路(迪拜)国际诗歌艺术节”,无论从规模、影响力,还是参与国家的广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此次活动涵盖了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阿联酋、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横跨亚洲、欧洲、美洲与大洋洲,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诗人盛会。中国著名诗人黄亚洲、曹谁、王芳聞,世界华文诗歌学会会长韩舸友、北美作家协会总会长蓬丹、大洋洲作家协会总会长张显扬、俄罗斯作家协会副主席瓦迪姆,麦德林诗歌节主席费尔南多,阿联酋著名诗人阿迪尔.霍扎姆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令人感佩的是,由于迪拜酋长本人亦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与中国人民有着深厚友谊,因此对本次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协助。开幕式与颁奖典礼安排在国家图书馆会议厅隆重举行,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服务,图书馆还特别设立了“中国诗人角”,长期展示中国诗人捐赠的一百多部诗集,相信以后还会不断增加。数十位迪拜王室成员、国王代表及多位著名诗人亲临现场全程参加活动,并欣然接受了组委会颁发的贺状与荣誉。

这是一场诗意盎然、文化荟萃的盛会。活动结束后,参与诗人纷纷以笔为媒,创作出大量灵感丰盈的诗作。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此次交流的美好记忆,更展现了诗人因文化激荡而被重新点燃的思维与想象。他们在文字中憧憬着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世界,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者与传播者。

这里,我们特别遴选部分诗人的代表作品,编辑成专刊,以示对本届诗歌节的肯定与支持。。透过《美洲文化之声》等国际平台,这些作品将飞越山海、传向世界各地,让更多人聆听到我们的声音,让中国诗歌真正走向世界,也让那些诞生于丝绸之路上的诗人们,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与符号。【美洲文化之声】编辑部

Love in the Persian Gulf – Selection of Works from the Fifth Silk Road International Poetry Festival in Dubai, UAE (Volume 1)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Written by HanGeYou
Translated by Angel.XJ

A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almost every Chinese person can recite a few well-known masterpieces of Tang poetry and Song ci. However, the real start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 owes much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Western literary concepts by scholars such as Hu Shi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which opened the path of “new poetry”. At the same time, the beauty of the poetic styles of Tang poets represented by Wang Wei also spread to Europe and America, having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modern poetry.

As Poetry belongs to the world, and poets should also be of the world. Just like the Silk Road opened up in the Tang Dynasty, it not only transported precious Chinese commodities such as silk and porcelain to the Persian Gulf and Europe, but also spread Chinese culture to all parts of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commodities and cultures from Central Asia and Europe quietly entered China, achieving the first in-depth integr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 From that time or even earlier, China began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and the world also started to enter China. The same is true of literature.

These platforms have built bridges for Chinese poetry to go global and for Eastern and Western poets to dialogue with each other, making indelible contributions to spreading excellent Chinese culture and promoting global poetic resonance. And today, the Chinese poetry circle has established and participated in many literary exchange platforms wit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such as the Boao International Poetry Forum, the World Poets Congress, the Silk Road International Poetry Festival, the Medellin Poetry Festival, etc. At the same time, there have emerged several international media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overseas that are committed to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such as the “American Voice of Culture” International Media Network, “Global Poets and Artists Monthly”, “World Chinese Weekly”, “New York Poetry Journal” in the United States, etc.

As one of the emerging international literary festival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e Silk Road International Poetry Festival, although only five years old, has been moving forward steadily and gaining increasing popularity under the joint efforts of Chairman Wang Fangwen and many literature lovers. Each event has caused a warm response in the international poetry circle. Especially the 5th Silk Road (Dubai) International Poetry and Art Festival held in Dubai,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in the Middle East this time has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height in terms of scale, influence, and the breadth of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a long time, an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number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future. Dozens of members of the Dubai royal famil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king, and many famous poets attended the event on site throughout the process and gladly accepted the congratulatory messages and honors issued by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This was a grand event full of poetry and cultural richness. After the event, the participating poets, using their pens as a medium, created many poems full of inspiration. These works not only recorded the beautiful memories of this exchange but also demonstrated the thinking and imagination of the poets reignited by cultural collisions. They envisioned a more beautiful and harmonious world in their words and, inadvertently, became witnesses and disseminator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s. Here, we have specifically selected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some poets and compiled them into a special issue to show our affirmation and support for this poetry festival. Through international platforms such as the “American Voice of Culture”, these works will cross mountains and seas and spread to all parts of the world, allowing more people to hear our voices, enabling Chinese poetry to truly go global, and making those poets born on the Silk Road become messengers and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 going global.

情洒波斯湾-第五届丝绸之路阿联酋迪拜国际诗歌节诗人作品选(第二辑)

沙漠之花 /解莉芬

我生在驼城,毛乌素的沙海之舟,
风是常客,卷起千层黄幔,遮蔽天穹。
父老乡亲的脊梁,是移动的山峁,
他们用皴裂的手掌,向死亡之海宣战。
植树造林,一株株沙柳,倔强地扎下根须,
引水拉沙, 引来远方的清泉,滋养干渴的沙梁。
搭草沙障,草方格锁住流沙的脚步,编织绿色棋盘,
飞机播种,撒下希望的种子,如星雨坠落沙丘。
汗水浇灌,信念作肥,一寸寸土地被唤醒,
黄沙退却,绿意蔓延,荒漠竟捧出翡翠的春天!
曾经的驼铃古道,回荡着森林的低语,
死亡之海,在坚韧前俯首称臣。

如今我驻足波斯湾迪拜,沙漠升起的幻城,
脚下是同样的沙砾,却折射出不同的光景。
这里的人民,向大地深处探寻黑色的黄金,
钻机轰鸣,是献给沉寂沙海最深沉的礼赞。
石油的脉动,催生了钢铁与玻璃的森林,
哈利法塔刺破云霞,是写给天空的惊叹。
棕榈叶铺展,碧波环抱,人造的绿洲乐园,
霓虹闪烁,车流如织,不眠的沙漠不夜天。
货轮穿梭于巨港,编织全球贸易的经纬,
银鹰起落,世界在此交汇,缩短了时空的界限。
旅游者的惊叹,是沙漠馈赠的另一笔财富,
古老的沙丘,成了滑板与豪车竞逐的乐园。

沙漠啊,你这无情的瀚海,曾吞噬过多少梦想?
冷酷是你的面具,风沙是你肆虐的刀枪。
然而,在信仰铸就的磐石前,你终显疲态,
在勤劳与勇气的烈焰下,你收敛了锋芒。
你不再仅仅是死亡的代名词,冷酷的君王,
你顺从了人的意志,展现出千变万化的面庞。
是生机盎然的田野,麦浪翻滚,
是流光溢彩的都会,璀璨辉煌。
这翻天覆地的巨变,源于何处?
是镐头?是钻机?是图纸?是金钱的流淌?

不!
主宰这世界的,终究是——人!
是那双能创造、能毁灭、能点石成金的手掌。
而左右这双手的,是思想的光焰,是理念的航向!
唯有秉持真、善、美灯塔的领航者,
才能引领人类之舟,穿越欲望的暗礁与迷惘。
让这朵在沙砾中怒放的文明之花,
不仅妆点荒原,更能芬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让绿洲的生机与都城的华彩,
最终,都融汇成人类共同的福祉乐章。
看,沙漠深处,信念浇灌的奇迹之花,
正迎着风沙,向着未来,无畏地绽放!
(2025年5月30日)
【作者简介】陕西中华文化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丝绸之路国际书画院院长,三秦文化研究会书画院名誉院长。曾任陕西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机关巡视员。省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编剧协会会员。文艺作品:长篇小说《沙城情》;画作《美丽陕西》《丝路天音》《长恨歌》《飞翔》等;影视剧本《清凉山之梦》《孙思邈》《美丽的吉祥鸟》《赤子情怀》《沙城情缘》等。

歲月(外一首) / 蓬丹(美国)

歲月鷹眼
以全知的目光
探向
潛藏靈魂秘境的
那顆心
那顆熾熱的、躍動的心
呈現著一圈又一圈迴紋
原來
行行重行行的煙火世路
巷陌多岐
道阻且長
然而
時光的風、季節的雨、往事的沙、舊夢的塵
從未淹沒雪泥鴻爪的留痕
反將吾人一生轍跡
向心坎深處鑿進
恰如
樹之年輪

靈光
行走紅塵萬里
穿梭煙火人間
江山霜冷、長河夢斷之際
總有一些片刻 靈光乍現
好比
玉潤珠圓的晨間露滴
通透似鏡、清明照眼
吾人頓感
胸壑朗亮、心思活潑了起來
一如朝曦
將晴好的一天開啟
驀地
我們捕捉到了
生之真諦
也從而,
意識到世上所有的
至高至尊與絕美絕好
都無法垂手可得,一蹴可幾
必須
持之以
耐心的等候
細心的守護
慧心的欣賞

【作者简介】蓬丹,畢業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教系,後赴加拿大留學,獲商科學位,現居美國,為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協創會會長,海外中國文藝協會召集人,海外華文女作協永久會員,現任北美作協總會長。至今共有十三部文學著作,曾獲海外華文著述首獎,臺灣省優良作品獎,中國文藝獎章,世界海外華文散文獎,辛亥散文獎,迪拜國際詩歌藝術節金駝獎等。

满江红·镇北台 / 赵西斌

大漠孤烟,风呼啸、镇台雄踞。四百载、傲然山顶,气吞今古。万里长城龙俯卧,千层荒岭沙飞舞。忆往昔、鼓角震边城,烽烟怒。
秦月照,明关护。丝绸路,驼铃赴。看蒙汉互市,往来商贾。易马城中喧嚷处,款贡城外欢歌舞。望远方、胜景醉心头,豪情赋。——2025.4.23记于西安

千秋岁·统万城怀古
塞垣沙路,残堞斜阳处。风浩渺,云来去。赫连曾筑此,雄起匈奴部。思往昔,一城耸峙惊秦楚。
霸业归尘土,遗梦凭谁诉。荒草没,颓垣护。断砖凝旧忆,岁月留痕古。抬望眼,山川胜迹情难负 。—— 2025.4.23记于西安

【作者简介】赵西斌

我看到了远方
文/卫国强(山西)

天空蔚蓝。删掉了多余的云彩
只用深邃
就廓清尘世关于高贵的概念
脚下大河流淌
静水深流
独自登临王之涣的高楼
天涯路上
阅尽大地的繁华、惨烈及诱惑

我却只爱简单
就像远方那座巍峨的山脉
简洁,干净
连棵杂树都不肯有的峰巅
全是皑皑白雪
闪着青凌凌的寒光

【作者简介】卫国强,山西省永济市王官谷人。出版有散文集《来自大自然的伟大绝响》,诗集《吞月》,《青春的河流》。诗歌发表于《中国作家》,《人民文学》,《星星》,《诗选刊》,《芒种》,《山西文学》等多个报刊杂志,并入选多个年度选本。获俄罗斯普希金诗歌奖,第二届中国十佳当代诗人奖,第五届大河双年度诗歌奖,《人民文学》、《诗刊》征文奖等多个奖项。

《沁园春 . 丝路之光》
(词林正韵)/ 徐友春

丝路之光,穿云破雾,普照八荒。越千年如炬,源于雁塔,辉煌欧亚,今古留芳。大漠孤烟,黄沙万里,无数英雄壮志昂。舒长袖,舞天山南北,黑海蒼蒼。
中欧班列新章,超十万铁龙达友邦。看双赢互助,和平发展,前程灿烂,再续新航。丝路之光,生生不息,永放光明如太阳。好愿景,带路连寰宇,展翅飞翔

《凤凰台上忆吹箫 . 迪拜行》
( 词林正韵)

迪拜金辉,波斯银浪,登临哈塔高楼。远眺星光灿,初月如钩。追忆千年丝路,连万里欧亚不休。诗人聚,齐声共颂,盛世难求。
悠悠,五届诗会,隆重响全球,快意难收。沙漠凭空去,绿草含羞。大海平波生岛,如仙境,忽现吾眸。凝眸处,海天蔚蓝一声情柔。

【作者简介】徐友春,民建西安会员。西安诗词学会理事、艺术传媒部副主任。丝绸之路囯际诗人联合会常务理事,巴黎汉唐文学社成员,白鹿原文学院顾问团成员。
在国内外各类报刋杂志及诗词文学平台上发表诗词三百余首,1997年出版的《陕西中青年诗词选》入选诗作34首。荣获2017年度“墨德轩杯”全球华语诗歌大赛人气奖冠军,所作诗词刋登香港大公、文汇报等中文版上。
诗词作品收入《中华诗词文库》。

生日 / 远帆

“我们像两头波浪/相遇在同一片海洋,你的激昂和我的沉郁/就像洋流的澎湃和汹涌……” (摘自永波写给远帆的生日诗《你的来临本身便是对这世界的祝福》) —— 题记

如果用生日做题
我想到了“激昂和沉郁”
像两股洋流相遇在大海

我想到了博大,那是你我的共性。你
广袤在灵晕、词语、著作和学理,而我
阔大于行走、感悟、呼号和空想……

两种诗思交织出异样的斑斓
像花朵一样,经过赠予
成为永恒 不再凋谢……

【作者简介】远帆(Michael Yimin Yang),海归诗人,诗歌活动家,诗歌声音和影像艺术表达的探索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为你读诗」合伙人,中华语委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朗诵协会原副会长。做过公务员、实业、国际贸易,环球旅行超过两百万公里。一个追寻生命和生活本体诗意的人。

波斯湾行 / 杨莹

去踏金滩的浪漪
感受沙海的广寂
重寻古道驼铃细
回望蜕变中的自己

去领略皇宫的金碧
与棕榈的奇艺
踏访新世纪的传奇
凝望失重的自己

仰望高塔的云际
探访帆船的传奇
漫溯丝路云和月
审视膨胀的自己

品味商场的奢绮
轻嗅香料的迷离
循迹千年驼印深
沉醉于迷醉的心灵

去感受长袍的飘逸
细闻饭食的香气
沿着古道风沙语
唤醒好奇的心底

去追寻沙丘的印记
凝望驼队的往昔
踏访交融的印记
拥抱交融的自己

去吧
给自己一个示意
向丝路的烟尘
向烟尘的传奇

去吧
给自己一个别离
向星月的穹顶
向穹顶的静谧

去吧
给自己一个期许
向沙漏的时光
向时光的馈赠

去吧
给自己一个命令
向心灵的沙丘
向沙丘的驼铃

【作者简介】杨莹:笔名英子、杨子、安娃。当代作家、诗人、画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三届国际丝路艺术节长安诗歌节组委会副主任。西安市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妇女委员会委员、陕西文学院首批签约作家、陕西文学艺术创作百人计划人才。著有《纯真年代》《杨莹小诗》《风起雨飘》《花儿日记》《奔向光明》《从长安出发》等诗歌、散文、小说作品集十多种。作品多次获奖,进入全国散文排行榜,入选海内外多种图书版本,被译成英文、日文、俄文、韩文等多种文字。

棕榈岛上的丝路回声
原创/徐万莲

从天山南麓到波斯湾的弧线
我的鞋底还沾着乌鲁木齐的晨露
雪莲花开的清响里航班切开云层
把塔里木河的浪花融入波斯湾的蓝
当棕榈岛在暮色中舒展叶掌
我看见两千年前的驼铃
正从楼兰故城摇落一串星子
坠入迪拜塔的玻璃幕墙

历史在混凝土里生长的纹路
商队曾用马蹄丈量的丝绸古道
如今在光纤里流淌成数字经纬
那些被风沙磨亮的陶罐碎片
在博物馆的灯光下与自贸区的芯片
交换着同一纬度的心跳
敦煌壁画里的飞天正掠过
棕榈叶间穿梭的无人机航迹

当诗歌在沙漠绿洲绽放成花
第五届丝路的诗笺上
汉字与阿拉伯文在椰枣树下对话
我听见张骞的节杖
叩响现代港埠的钢铁堤岸
而郑和的罗盘正指向智慧港口里
中国起重机举起的不只是集装箱
还有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星图

故国的风穿过时空的回廊
天山的雪水仍在血管里奔涌
当我在棕榈岛的观景台回望
河西走廊的烽燧与中欧班列的灯光
在历史的纵轴上重叠成炬
那些曾被黄沙掩埋的胡杨年轮
正在“一带一路”的蓝图里
生长出新的年轮,每一圈都刻着
“中国”两个字在世界的坐标系上
折射成永不褪色的晨曦

此刻,波斯湾的浪涌拍打着诗行
而我的笔尖正蘸着塔里木的月光
书写跨越大陆的和弦
不是所有沙漠都只生长荒芜
当丝路的驼铃化作货轮的汽笛
当敦煌的飞天挽住阿拉伯的星斗
我站在棕榈叶编织的地平线上
看见祖国的轮廓正以五千年的厚重
在新时代的晨光里
升起成一座永不谢幕的文明灯塔

【作者简介】徐万莲,新疆喀什地区作协会员,作品刊登在《新疆日报》、《青年文学家》等报刊,新华在线网、华夏访谈网等网络平台,荣获第五届新疆“塔河杯”全国有奖征文大赛三等奖等多项奖,部分作品翻译:西班牙语、俄语、英语出版。

想象我在遥远的他乡 / 伊 兰

请想象
白雪覆盖的原野和一望无垠的海滩
五月的栀子花开放
深秋的枫叶金黄
请想象
那个村庄,林间的路好长
那些浪漫的传说 在风中飘荡
你的双手 冰凉
你的双唇 轻颤
你经久不息的心跳
震荡在我的心房

那个午后,你长发飘扬
雪花从我的额头滑落无声
寒风拂过我的耳际
我伫立
像一个传说
槐花开了
稻子成熟了
小溪从门前潺潺流过
鸟儿成群结队
麦苗此起彼伏
山头泛绿了
夕阳远去了

哦,亲爱的
请想象,请尽情地想象
我们小的时候
我们笑的时候
我们长大了
我们离家了
我们走远了
我们走得越来越远
我们哭了
我们老了
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或者
你再也见不到我了
或者
我们真的分开了
或者
他乡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作者简介】伊 兰,西安广播电视台1997、2010年两届十优主持人,陕西三秦文化研究会理事,西雅图中文电台(Chinese Radio Seattle)《艺术人生》主持人。荣获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艺术节银驼奖、优秀朗诵奖。

云上丝路
作者:贞礼

当飞机腾空而起的瞬间
一只展翅的大鸟
从丝绸之路的起点缓缓起飞
去往遥远的天空

云之上,浩瀚无垠
石榴花的香气飘向原野
蜿蜒的小路
几何状的田地和房屋
城市越来越模糊

从万米高空
俯瞰千姿百态的云海
青山,雪山,氤氲弥漫
冰川河流,一望无际
云上丝路若隐若现

悟空的筋斗云
是不是这一望无垠的万丈云浪
拨云见蓝,似楼兰姑娘衣袂飘飘
仿佛听到驼铃声声
将丝绸之路铺在白云之上

云顶之上
你统领高原、山脉
驾驭白云,穿越眉山
飞过丽江,羽化成仙
云端之下
内江圣水寺为你祈祷

当机翼划过高加索山脉
飞过喜马拉雅的高度
孟加拉
尼泊尔都在为你祝福
波斯湾的风,期盼着一睹汉唐的风采

星光闪烁,一幅诗意丝路画卷
已装进蓬荜生辉的金相框 / 2025.6.5日定稿(写于5月23日)

【作者简介】多家知名文化机构秘书长、导读老师,读睡诗社首席主播、人民作家、丝路诗刊、都市头条、大美西部观察、中国乡村杂志等特约主播;都市头条及忠实书院形象代言人。晚会活动策划、主持、公益志愿者等。
曾多次荣获朗诵类全国决赛、省决赛一、二、三等奖、最佳声音奖等。座右铭:“用灵魂读诗,为作者代言”!

海棠汤 / 色彩

眼前的朴素
与我想象中的模样
相去甚远

把目光拉回到大唐
就觉出它的
雍容不凡

青石玉石的用料
独特的造型
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彰显

世人把她比牡丹
海棠花独有的隐喻
留下无限暇想空间

难怪君王从此不早朝
爱江山 更爱美人
只愿与你天上人间

可惜马嵬坡的那条白绫
结束了一段惊世情缘
有情的是否还了无情的帐单

历史的风烟
早已吹散了那些恩恩怨怨
唯留这汤池令后人叹惋

【作者简介】色彩,本名乔清雅,陕西蓝田人,热爱文学,喜欢绘画。常用文字与水墨表情达意,记录生活。著有诗集《时光韵味》。

尘世的结石(外一首)
文/卫国强

别以为自己是块宝玉,而别人
都是沙子
别以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王者,而别人
都是匍匐在脚下的蝼蚁
其实,尘世眼中,每个降生的人
不过都是它吞进肚子里的
一粒粒玉米、高梁、大豆、小麦……
都是,供其续命的五谷杂粮
而最终,又会被它排泄出去
唯有诗人,在被尘世消化的过程中
会异化成一块坚硬的结石
并准确击中尘世的某个命脉
让它难受、流泪、呻吟
让它满地打滚
痛不欲生

我看到了远方

天空蔚蓝。删掉了多余的云彩
只用深邃
就廓清尘世关于高贵的概念
脚下大河流淌
静水深流
独自登临王之涣的高楼
天涯路上
阅尽大地的繁华、惨烈及诱惑

我却只爱简单
就像远方那座巍峨的山脉
简洁,干净
连棵杂树都不肯有的峰巅
全是皑皑白雪
闪着青凌凌的寒光

作者简介:卫国强,山西省永济市王官谷人。出版有散文集《来自大自然的伟大绝响》,诗集《吞月》,《青春的河流》。诗歌发表于《中国作家》,《人民文学》,《星星》,《诗选刊》,《芒种》,《山西文学》等多个报刊杂志,并入选多个年度选本。获俄罗斯普希金诗歌奖,第二届中国十佳当代诗人奖,第五届大河双年度诗歌奖,《人民文学》、《诗刊》征文奖等多个奖项。

骆驼 / 九嶷山歌(黄少彬湖南)

那天上午
我们一行人乘车
来到皇家骆驼饲养园
只见路旁高大茂盛的枣楖树欢迎我们
四处围了无数个栅栏
住了数不清的单峰骆驼
牠们享受着不同的款待
有专门用来繁殖的公种骆驼
牠们住单间
吃的草也好
还可以洗澡
清水盐巴棚子
贡献是第一位的选择
还看见了一群群的母种骆驼
牠们的待遇也不错
多生小骆驼是牠们存在的价值
成千上万的青年骆驼
当地人举办骆驼比赛
建造奶工厂
开办商场卖各种骆驼产品
美丽漂亮的姑娘小伙
介绍说工厂的各种产品已卖到了世界各地
单峰骆驼
也让我开了眼界
牠们对人类有贡献
所以牠们受到了当地人的重视
祝牠们健康成长……

五绝 参观

一 清真寺
清真寺里忙,朝拜颂歌扬。
墙上多油画,游客排队长。
二 总统府
总统府辉煌,金银闪闪光。
前来多看看,震撼永不忘。

作者简介】黄少彬(网名九嶷山歌),男,汉族,湖南宁远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词网认证词人。省、市诗词楹联协(学)会会员。郴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郴州市楹联学会理事、常务理亊、办公室副主任,郴州市诗词协会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苏仙诗社副社长。所撰写的楹联和诗词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华诗词》《中国楹联报》中华《诗词月刊》《作家报》《记者报》《澳门晚报》《当代文学家》等纸刊及微刊上登载过。曾荣获各类奖项等。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国注册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
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冷观(美国)、
副总编:jinwenhan(加拿大)
副总编:刘乃歌(美国)
副总编:曹谁(中国)
AI(人工智能)创作艺术总监:张琼(美国)
国际交流中心总监:王芳闻(中国)
中国交流中心总监:夏花(中国)
编委:韩舸友(美国)、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yimeng(美国)、张琼(美国)、王芳闻(中国)、夏花(中国)曹谁(中国)、柳芭(中国)、范群(中国)、计紫晨(美国)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