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与虹之间,倾听文学回响
—— 北美南加州华人写作协会与美西华人学会联合主办 “纪念五四文学讲座”活动侧记
刘乃歌/文
2025年4月26日,南加州纽波特海滨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聚会。活动由严筱意与刘荣文两位会长主持,在海天交汇之地展开。从雨中健行到讲座午宴,再到傍晚的双虹惊喜,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文学,在这春日里有了深情的连接,更在自然赐予的奇景中,赋予五四精神新的当代表达。
清晨九时,文友们在Newport Beach Fire Department集结,细雨如丝,海滨步道笼罩在一层轻柔的水雾中。大家打着伞,裹着风衣,在雨中缓缓前行,有人轻声吟诵,有人踏水嬉戏,笑声洒落在潮湿的空气里。海风裹挟着春雨,吹拂着人们的面颊,那是一种略带凉意却沁人心脾的温柔。

一只安静伶俐的鹦鹉也成为健行途中最亮眼的“嘉宾”,它或站在主人的肩头,或飞上枝头,无声地参与人类的文学聚会。人与自然在此刻无言契合,诗意悄然发生。
中午12点,文友们齐聚Newport Landing海鲜餐厅,一边享用午餐,一边听来自北京大学的学者夏露分享关于中越文学的思考。她以“同源异流”为切入点,带领大家回望两种文学传统的交汇与分流,语调平和,内容深邃。
海风拂面,餐桌间弥漫着轻松的气息,也激荡着思想的涟漪。席间交流自然展开,围绕越南文学的海外传播、中国作家的当代表达等议题,大家各抒己见,碰撞出新的思考。文学,在这一刻,从文字走向对话,也走近生活。

讲座结束,雨过天晴,天光乍泄。傍晚时分,Balboa海面突现奇景——两道彩虹自海天交界处升起。人群欢呼、举手机定格这稍纵即逝的绚烂时刻。 不少文友即兴写诗,记录这奇遇中的情感流动。韩舸友、张琼、蓬丹、夏露、罗宇桐、刘乃歌等诗人以诗为画,将此刻定格于纸上。
纪念五四,不只是缅怀历史,更是在当下持续书写精神篇章。从海滨健行到思想碰撞,从午餐交流到诗意定格,此次文学讲座成为一次跨文化、跨时空的集体共振。
文学,不止于文本;五四,也不止于回忆。它在每一次脚步中前行,在每一次抬头望虹中闪现,在每一首诗与每一场倾听中,延续着我们与世界的对话。

【附一】出席讲座的嘉宾有(排名不分先后)
- 严筱意、郭健民伉俪:北美南加州华人写作协会会长、作家
- 刘榮文:美西华人学会会长、东洛杉矶学院终身教授
- 林錫智、潘忠慧伉俪:美西華人學會理事长、钻石吧市前市长
- 夏露博士:演講嘉賓、北京大学副教授
- 宋久瑩:北美南加州华人写作协会副会长、作家
- 周述蓉博士:北美南加州华人写作协会秘书长、古玉研究专家
- 韓舸友:美洲文化之声总编、著名诗人
- 劉安莉:艺文天下总召集人
- 杨綺真:作协会员
- 丁麗華、Scott夫妇:南加州湖北同乡会前会长
- 楊青:世界日報资深记者
- 張瓊博士:美洲文化之声AI总监
- 蓬丹:北美华文作家协会总会长
- 张五星: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长
- 段金平:美国东西方出版社总编
- 罗宇桐:东西方杂志出版社副总编
- 張健博士:美西華人學會理事、医学专家、教授、博士导
- Diana D:文友
- 臧蓓:作协理事
- 張漓:文友
- Shirley Xue: 作协会员
- 洪英哲:作协理事
- 刘乃歌博士: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
- 馮彩珍:作协会员
- 張小莓:文友
- 徐滋洁:医用物理师
- 王姝一:Pomona学院助理教授
【附二】五四文学纪念活动诗人作品选

站在这里
我从来不会感觉厌倦
海的兰
沙的白
浩瀚无垠的天空
让落日余晖中一点点染上月色
波涛在潮水中躁动
燃烧的夕阳
消失在遥远的天边
只有我的隐子
一点点捡拾水中的残月
红房子的灯亮了
霓虹簇拥
将它的美放在天地日月之间
暗红
粉红
深红
羞涩了鲜红的天边

两个孩子 / 林德宪
两个孩子
一起往前走,
往前走。
一个孩子
一直往前走,
走进了世界;
一个孩子
睡着了,
世界走进了
他的梦里。
你是哪个孩子?
一直往前走的那个,
还是睡着的那个?

新港灘的雙虹 / 蓬丹
桑榆暮色
小雨初收
漫步新港灘市區
驀回首
虹在天際
行至濱海棧橋
與文友們會合
乍抬頭
海天銜接處
幻起一道虹霓
眾聲歡呼中
隱約又出現第二道
幸福 竟然雙至
大家紛紛舉起手機
將美妙瞬間 定格
長空浩渺
彩虹千丈
我欲乘風登虹橋

天边的彩虹,我永远的梦(AI创作) / 张琼
雨过微光,
天幕悄悄绣上一抹温柔,
一条淡淡的彩虹,
在风中轻轻弯成诗行。
我拾级而上,
踏着湿润的光,
任海风拂乱发梢,
任晚霞将心事染成浅浅的暖。
你在天边,
像一首不曾醒来的梦,
弯弯地,柔柔地,
守护着我眺望的方向。
这一刻,
世界静止,
只剩我,和一座会呼吸的虹桥,
在时光的怀抱里,
温柔对望。

新港的暮春彩虹 / 夏露
在新港的暮春见到细雨
已足够令人惊喜
当双彩虹出现在海上
惊喜翻倍
我们纷纷举起相机
记录那无法预订的美景
我看着彩虹升起
也看着它渐渐模糊以至消失
如同你走进我的生命
又渐渐消失在人海
我知道四月即将结束
无法挽留
我知道那些让我们惊喜过的美
也许将令我们在某个时刻伤感
但这些并不影响我静静欣赏海港
我一会儿抬头天上的彩虹
一会儿低头看海水奔流
那一刻我想作为一朵浪花
在新港的海中随波逐流
让往昔的荣耀耻辱
一点点归入远方

雨中的 Balboa / 羅宇桐
細雨織成一幅靜謐的網,
將整座城輕輕攏入夢境。
街道濕潤,空氣鹹甜,
帶著海的記憶,與泥土的溫柔。
旗幟在雨中低語,
像老朋友般輕聲問候,
我走過橋邊,
聽見水珠在腳下跳舞,
一聲一聲,敲進心深處的柔軟。
風來時,
雨絲斜斜地吻上臉頰,
清涼如初戀,溫柔如擁抱。
花更艷了,像不肯低頭的詩句,
在濛濛雨幕中,依然堅定綻放。
石牆說話了
“成為你狗狗心中那個最好的人。”
我笑了,
將那句話折進心願,
像折一紙小船,放進微光的河流。
世界在變,
而我,走在這雨的節奏裡,
拾回一個被遺忘的自己。
在Balboa,在這樣的一場雨中,
我學會,
如何安靜地,與世界和解
於Balboa

摆 渡 / 刘乃歌
雨刚停,栈道还潮着,
鞋底带出细碎的水声,
一行人走在海的边缘,
仿佛走在句与句之间,
未完的意思,在风里轻响。
讲座已毕,阳光落进茶杯,
那些古老的字词在午后苏醒,
谈中越,也谈彼此,
谈文学如何成为流动的舟楫,
载着疼痛与希望,过水成文。
我驶入渡口,驶上那艘
通往 Balboa Island 的摆渡,
整辆车缓缓地滑进海的怀抱,
那一刻,水波不惊,世界寂静,
像是被什么温柔地提起,又轻轻放下。
摆渡,是一种哲学——
它不急着让你抵达,
只教你在片刻的不确定中,
信任一条看不见的线,
连接着此岸与彼岸,
你与另一个你,
语言与它尚未说出的部分。
每个人都在摆渡:
从潮湿的昨日,到干净的当下;
从历史的问句,到未来的诗行;
从不懂,到愿意倾听。
彩虹升起时,我未抬头,
却在水面上,看见它的倒影。
有些桥,不必走,
你已在途中。
2025/4/26于南加州Ferry in Balboa Island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国注册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
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冷观(美国)、
副总编:jinwenhan(加拿大)
副总编:曹谁(中国)
副总编:佩英(新西兰)
AI(人工智能)创作艺术总监:张琼(美国)
国际交流中心总监:王芳闻(中国)
中国交流中心总监:夏花(中国)
编委:韩舸友(美国)、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yimeng(美国)、张琼(美国)、王芳闻(中国)、夏花(中国)曹谁(中国)、佩英(新西兰)、柳芭(中国)、计紫晨(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