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黔北“诗魔”李发模 / 潇潇 (中国)

作者简介:

潇潇,本名孙荣利,1969年出生于遵义市,现居于遵义市红花岗区。爱读书,爱写作,酷爱宋词。文章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

闲话黔北“诗魔”李发模

历史文化名城的遵义,有很多“名特优”,但最让遵义人引以为傲的,不是名震天下的国酒茅台,不是香飘万里的湄潭茶叶,不是红遍世界的绥阳辣椒,而是“贵州文化在黔北”这个古老民谚。而顶起黔北文化“半边天”的李发模老师,犹如古希腊神话中光环加持的撑天巨神埃特拉斯,顽强、倔强而又孤傲,所以,在李老师众多的荣誉和头衔中,我个人认为最贴切的是“诗坛魔公”。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大行其道,而诗歌更是全民宠儿,顾城、北岛、舒婷等诗人,既是大众膜拜的偶像,也是大家谈论的焦点,谁要不知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等名句,谁就会深深被人瞧不起。至今记得,那是1986年,我正读高二,那么喜爱诗词歌赋,舒婷的《致橡树》记在了我语文笔记本的首页。一位酷爱诗歌的学长邀约,一起去拜访诗人李发模老师。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李老师。温文尔雅、笑容可掬的发模老师,非常热心地指点学长显然稚嫩的诗作,并留下一段使我记忆深刻、永远难忘的“名言”:诗,应学会拜自然为师,遵人文为父,敬民心为母,承传统血脉,养太和之气;诗,方可与人类灵魂握手,共天地自然交心。这对我以后的写作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在我心中留下了对发模老师的美好印象。

工作之后,我常去绥阳,常常感慨:县城中心的诗乡路、诗乡广场以及盛行的诗歌文化,都有李老师呕心沥血的辛劳。

因为喜欢、崇拜和尊敬,我力所能及寻找搜集李老师的诗作以及相关的一些评论,并一一拜读,仔细揣摩,认真回味,潜心学习。李老师酷爱生养他的这方山水,他无限深情地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一个诗人就像一方水土。”他摹写自己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我学习写诗至今,已72岁,仍是一个种植精神食粮难于丰收的老农。有人问我,诗人有多高贵,我说,站起来能与庄稼一样高,知春雨如民意贵如油,真心饱满如米,是八十八;诚意若能如茶,八十八加廿,一百零八。茶树虽然矮,知采摘苦,永比跪着的势利高。米含饱满,物质层面;茶属精神,升华年岁增长。”

李老师不惜调侃自己以作譬喻——

为人与写作,我对自己的定位,是“老弱病残矮丑土”。我不怕“土”。土种庄稼,人吃;天种人子,土吃。“土”字向下扎根再加一撇读“牛”,牛踩地上“一”横是“生”,生在乡土,寻找乡土诗味之根,扎根深层的朴素与平凡,以诗提炼出独特的精神与格局,也就是对自我的修炼。创作,是一种创造。知诗不讲理,却又在创造另一艺术世界的情理之中,诗即撕心裂肺,为人性之疼拼作烈士。

李老师特别擅长用“说文解字”来抒情言志——

我一直认为,诗人写诗,就像农民耕田。把心放在田下是“思”,哲思;把因放在田上是“恩”,感恩;把力气使在田下是“男”,言志。田上抽芽是“由”,情之缘由;田下有根是“甲”,善甲天下;田昂首扎根是“申”,申张正义;加偏旁请示之“示”,读“神”。神是什么,是王字头上有人烟而“全”。全是什么?就是王气贯通天地人,人要顾全大局。大局是什么?就是人类要活着,赖以生存的“世界利益”与人要活得是人的“人类灵魂”,都是我们生命的体验和对命运的追问。

李发模老师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充满哲思的《星星点点》(组诗),节选部分如——
秋菊:九九重阳,一个老问题/给秋菊思考/风传“夕阳无限好”,她们也就/想开了
痛苦:痛苦有骨头没有?想问/又怕溅一身血,是血性吗/

想回答,泪已冷了

人心:人心一团乱麻,在世风中滚动/缠绕现实/抽不断,理还乱,一团纵横/麻布、锦衣、美缎,穿戴之后/缠绕自己又缠绕他人/窝藏内心/褒贬、闪烁,言不及义,日复一日/裹是也非,非也是是,心安理得/裹挟之势,几多落荒而逃/牵扯,还像身后的影子
亲山惜水:亲山惜水,就像人起早/给思想刷牙/得以爽净/到乡下转一转,享受自然/进村做一回庄子/尔后是老子/柳暗花明,是在减轻/山重水复的压力/山水是人的退路
……
整首诗用精炼晓畅的语言,勾勒生活与自然的点点滴滴,又蕴含丰厚的哲理寓意,令人过目难忘。

2020年,遵义市开展“相约2020,诗写脱贫攻坚”系列活动,李老师硬是拖着装有四根支架的病弱之躯,跑完了遵义市11个贫困县市区,在“李发模名家工作室”发布一首又一首诗作。这一年,人人文学奖最佳男诗人奖颁给了李发模。这奖,在发模老师无计其数的荣誉中,“含金量”并非是最高的一个,却是对古稀之年的老先生“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的最高褒奖,是对其孜孜不倦的“最勤奋”的充分肯定。

如今,早已年逾古稀的发模老师,依然豪情满怀,创作井喷,佳作迭出,如《2020,我的五一》:光芒像个老翁,教我放下/脱去一身温婉,交心热烈/热汗饮我食我,我也是劳动者/如是过“五一”/用的汉语。

整首诗是那么的光华灿烂,丝毫没有老年的沉沉暮气,不禁让我这个后辈更加心生敬意,感慨万千。我一次又一次对自己说,去读李发模的诗吧,读先生的诗,催人奋进;读先生的诗,顿觉天人合一。

谨以此文致敬贵州诗人名片——“诗坛魔公”李发模。

附:李发模介绍

李发模,生于1949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诗人协会名誉主席,一级作家,著名诗人。已出版诗集、散文集等共60余部作品。长诗《呼声》获中国首届诗歌奖,被前苏联作家叶甫图申科誉为“中国新诗的里程碑”,是当前中国最有诗人气质和诗歌才情的作家之一。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国政府批准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这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编:韩舸友,副总编:李学、冷观,本期编辑:李学

图片来源于UNSPLASH.COM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