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月光 – 海外著名诗人韩舸友作品诵读月在西安隆重举办【美洲文化资讯】

流浪的月光
— 海外著名诗人韩舸友教授作品诵读月在西安隆重举办
(撰稿人:贞礼)

在乙巳新春的正月初四,在中国人都欢欢喜喜过春节的祥和氛围中,得益于《世界诗人》杂志总编、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主席王芳闻女士的举荐,在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史飞翔读书会非常荣幸的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嘉宾——海外著名诗人韩舸友教授,并开启了2025年2月韩舸友教授诗歌作品诵读月之旅……

史飞翔读书会著名文化学者、评论家、作家史飞翔先生创建的社会公益活动组织,成立近4年来已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文学活动近60期,在古城西安独树一帜,在文学界受到瞩目和褒赞,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已为40多位作家举办了个人作品诵读月活动。
二月,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切都欣欣然,每天清晨9点,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沐浴在韩舸友教授的唯美诗歌中,聆听着来自史飞翔读书会各位导读、跟读老师饱含深情的诗朗诵,沉浸在韩舸友教授如诗如画的美妙文字中,欣赏着韩教授五十余首诗歌的不同魅力,每一首都是他心灵的情感迸发和用心创作。

韩教授的诗歌《岁月——写在2024-2025跨年夜》,带着对世界的祈祷,期待唤醒良知和善念,也带着他2024的精彩和2025的祈愿,呈现给读者。让大家在朗诵这首诗时,不由得引起共鸣,那就是祈祷世界和平,拒绝战争。

初春的2月份,韩舸友教授的诗歌在史飞翔读书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诵读,每天导读一首韩舸友教授的诗歌。导读老师有来自陕西新闻广播的“金话筒”主持人孙凯,也有西安电视台十优优秀节目主持人伊兰,有来自各行各业的获得过朗诵大赛的朗诵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在史飞翔读书会诵读委赵艺媛主任的领导下,贞礼秘书长的组织下,在各位导读老师的精彩导读带动下,每天分享学习一首韩教授的诗歌,大家群里积极跟读学习,在韩教授的诗歌中,这是一场跨越大西洋两岸的文化交流,这是一座和海外同胞架起的友谊桥梁,也是非常难得的向海外华语诗人学习的大好机会。诗歌《你早已活成一首诗》——悼王维,《记住乡愁》《问月》《地球两边》《致爱人》等等,

韩教授的诗歌唯美、浪漫、率真,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气质独特的风格,在诗歌里我们读到了他浓浓的乡愁,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深切感受到了在韩舸友教授唯美的诗歌中,所展现的家国情怀以及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个月匆匆而过,在韩教授每日辛勤的互动交流中,大家更深刻体悟到了诗歌带给我们的精神追求,也收获满满。

2月27日晚上19点30分,“流浪的月光“海外著名诗人韩舸友教授作品诵读月朗诵晚会在史飞翔读书会圆满举办,晚会包括名家朗诵环节,共23位朗诵嘉宾参加,他们用美妙的声音和饱满的深情在晚会上隔屏朗诵了23首韩教授的诗歌,著名丝路行吟诗人、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主席,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国际诗歌委员会主席作精彩致辞《韩舸友:汉语跨洋诗学的新意像》,韩舸友教授在晚会上以真挚的语言致答谢词,在近400多人的读书群中,掌声鲜花不断,一场文化的盛宴让两岸同胞加深了友谊和感情。

大家也特别感谢韩舸友教授一个月来的辛勤陪伴和鼓励,感谢他辛勤分享自己创作的文学成果,让我们不断受到滋养,感谢王芳闻主席举荐,才让我们有机会认识了韩教授。
28日的最后一天大家共读韩舸友教授的诗篇《致爱人》,完满结束了一个月的诵读活动。
在此,也祝海外诗人同胞们生活美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大家共享!

————————————————

主办单位:

史飞翔读书会
陕西省散文学会文艺评论委员会
陕西省社促会文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 史飞翔读书会诵读委员会

协办单位:

天下史馆  
木兰书院   
丝路文化院 
陕西省社促会诵读专业委员会
2025.3.15于中国 , 西安

韩舸友的诗 — 跨洋诗学的新意像/王芳闻

在庆祝蛇年春节的喜悦余欢中,我和西安诗人一起又沐浴在诗意的春光里,史飞翔读书会举办的著名华侨诗人韩舸友教授诗歌西安朗诵月,给西安诗人奉献了一场大西洋两岸跨文化诗歌交流的盛宴,在中美华语诗人之间架起了一座诗意的友谊之桥。这是难得的向美国华语同胞学习的大好机会,我用心用情聆听了韩教授的五十余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气质风格独特的诗歌,那浓浓的乡愁,切切的思念,深刻的文化反思,以及将海外离散的经验,转化为普世性的现代诗学范式,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下面仅从汉语诗学的跨洋重构这个角度,浅谈一点感悟。

韩舸友先生原是大学教授,国学根基深厚,十多年前移民美国,侨居洛杉矶,利用他所创建的《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长期从事中美文化传播交流,又领衔世界华文诗歌学会会长重任,数十年探索意像诗唯美写作,勤耕诗文不辍,在文学界享有盛誉,加之他游历于欧美,学贯中西,朗诵月的这组诗作者以漂泊者的双重身份为经纬,在离散美学的框架下编织出东方抒情传统与西方现代意识的复调交响,去年9月在盛唐诗都西安举办的首届王维国际诗歌节上,组委会把王维诗歌金奖颁给他,是对他多年成功探索的肯定和褒奖。西安朗诵月这组诗从《那一季的爱》到《幽灵》,诗人用五十二首诗的体量构建了一个多维漂泊者的诗学空间,其文本中反复出现的季候意象、身体隐喻和神性对话,共同勾勒出全球化时代移民诗人的精神图谱,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作者长期以来,致力于意像诗的唯美书写,擅长运用通感和隐喻等技巧,书写“乡愁〞突破了台湾余光中先生的邮票船票模式,而是通过”季节考古学”重构离散记忆,《那一季的爱》以寒春秋三季解构线性时间,将初恋的物理触感(”变成沙/化作水”)升华为文化身份的液态隐喻。这种非时序性书写在《秋之恋》中达到高潮,太平洋成为撕裂的伤口,月光化作缝合的银线,地理阻隔在诗性维度被转化为”电流链接”的超现实通感。《记住乡愁》将密西西比河与长江黄河并置,落基山与黔山秀水对话,创造出跨洋的拓扑乡愁,读来直击心灵,久难释怀。

二、在心灵隐密书写中对移民文化身份的政治反思尤为引起共鸣。组诗中反复出现的”茧”(《那一季的爱》)、”伤口”(《那夜》)、”羽毛”(《幽灵》)构成身体书写的三重奏。移民的身体既是承载文化记忆的茧房,又是承受种族凝视的创伤载体,最终在《佛祖》篇中演变为赎罪的祭坛。这种身体政治在《暴风雨》中达到戏剧性高潮:”阳光明媚的日子起航/暴风雨中流离”的悖论,暴露出后殖民语境下移民身份的分裂性,让人掩卷良久陷入沉思,五味杂陈。

三、作者站在神性的维度上,营造了一种东西方神学意象的蒙太奇。诗中从基督教的”灵魂归于上帝”(《那夜》)到佛教的”跪在尘世与天国之间”(《佛祖》),诗人构建了跨宗教的救赎叙事。《黎明》中”诸神之位”的曙光求索,与《幽灵》中普罗米修斯神话的当代改写,又形成了东西方神学意象的蒙太奇。这种神性书写不是简单的文化拼贴,而是移民诗人在信仰真空中的精神支架搭建,暴露出全球化时代流散知识分子的终极焦虑。

四、作者通晓美式英语,在诗意空建巧妙嵌入英语单词,成功进行了语言边疆的越界实验。在《问月》与《致爱人》中,古典意象与现代性焦虑产生奇妙化合:”举杯邀明月”的传统母题被解构为数字时代的”电流链接”,李商隐式的无题情诗转化为跨洋视频通话的等待焦虑。诗人刻意保留”您”(《问月》与”你”(《致爱人》)的混用,在汉语境体系中植入英语”you”的含混性,创造出独特的跨语际抒情语法。
这组诗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美华移民漂泊的心灵史,更在于其创造性地将中国新诗传统置入后现代语境进行淬炼,尤其是对王维意像禅韵诗艺的后现代语境娴熟的表达。当《记住乡愁》中”掬一捧太平洋的水作墨”时,诗人真正实现了汉语诗学的跨洋重构,这种在中美文化裂隙中生长的诗歌,正如《愿望》中那叶”暴风雨中流离”的残帆,在破碎中折射出全球化时代人类精神的完整光谱,为中西诗坛提供了新鲜的〝中西合璧”的书写经验。

韩舸友先生的答谢词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文友:大家好!
首先,我要向王芳闻主席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她的推荐与邀请;同时,感谢史飞翔老师搭建的史飞翔读书会这一优秀的朗诵平台,让我们得以相聚于诗歌的世界。
这次活动能够成功举办,得意于赵艺媛主任、伊兰老师、孙凯老师的积极引领,贞礼秘书长的精心组织,还有后台音频采集相思入梦及场控宋翠云老师的辛勤付出,更要感谢各位老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倾情朗诵了我的数十首诗歌作品。你们的精彩演绎不仅是对作品的再创作,更是对诗意的升华。

承蒙各位的厚爱,给予了我许多褒奖之词,但我深知,自己不过是一个因热爱文学而努力学习的文学爱好者而已。我的拙作之所以能够引起共鸣,并非因为我的才华,而是因为我用生命与情感去书写。而这种真实、深刻的情感,恰好触及了读者的内心,使他们在诗歌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爱与恨、孤独与惆怅、快乐与悲伤。
许多人告诉我,读我的诗时会流泪。曾有一位海外著名艺术家在诗歌朗诵会上说:“我喜欢韩老师的诗,这次朗诵我读了很多遍,一边读一边流泪,一边流泪一边又读。”这让我愈加坚定地相信,让人沉思的诗,或许是好诗;但能让人落泪的诗,一定是好诗。

通过大家的诵读和深入解读,我在倾听中不断反思,也得以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而你们的朗诵更让诗歌的传播触及更广泛的受众,使它的影响力愈发深远。这让我更加坚信,诗歌不仅是小资情调的,更是属于大众的,它应当为每一个人的情感世界服务。
在学习与写作过程中,我始终致力于追求唯美主义风格,力求将文字、内涵、意境完美融合。甚至可以说,写诗如同绘画一般,我面对着景物,以文字为笔,进行写生创作。许多朋友曾评价我的诗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这或许正是源自于我的这种创作理念。

诗歌属于大众,更属于世界。正是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共鸣,给了我信心,让我愿意继续探索、表达,并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诗歌主张。不同的诗歌流派、风格各有其价值,而我愿意坚持追求唯美主义,因为它能够在文字、内涵、意境等多个层面,以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人的情感世界与对善恶美丑的认知,更容易触动读者的内心世界。
我以为,写诗与做人是息息相关的,一个作家的作品或许可以与他的性格、人格相分离,但诗人不行。你无法要求一个低俗之人写出高尚的作品,也无法期待一个感情轻浮、招摇撞骗之徒写出催人泪下的诗篇。 诗人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这种缺点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一个八面玲珑、趋炎附势、毫无立场的人,或许能在世俗中取得成功,但他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至少,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
还有许多感慨想要诉说,但碍于篇幅有限,只能暂且止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学始终是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在这条道路上,我愿与诸位同行者一起学习,共同守护文学的纯粹,并为之不懈追求。

2025年2月23日,由美洲文化之声与世界华文诗歌学会主办的《世界诗歌月及美国诗歌月2025》文学艺术交流座谈会在洛杉矶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的作家、诗人、艺术家及新闻媒体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文学,畅谈乡愁,叙述亲情。在活动过程中,还特别播放了此次诗歌朗诵月的部分作品,赢得了现场来宾的一致好评,许多人更是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我所享受的殊荣羡慕不已。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世界华文诗歌学会已与唐诗之路国际诗歌学会及陕西省的多个文学团体建立了紧密联系。我们同样期待未来能够与史飞翔读书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分享优秀作品,共同为华语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最后,热烈祝贺韩舸友诗歌朗诵会圆满成功!向所有为此付出辛勤努力的主办方及各位老师,表达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衷心祝愿史飞翔朗诵会越办越好,生生不息!
韩舸友敬上
2025年2月27日 于洛杉矶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国注册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

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冷观(美国)、

副总编:jinwenhan(加拿大)

副总编:曹谁(中国)

副总编:佩英(新西兰)

AI(人工智能)创作艺术总监:张琼(美国)

国际交流中心总监:王芳闻(中国)

中国交流中心主任:夏花(中国)

编委:韩舸友/(美国)、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yimeng(美国)、张琼(美国)、王芳闻(中国)、夏花(中国)曹谁(中国)、佩英(新西兰)、刘虹(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