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的早晨/李宝平诗歌欣赏(中国)

作者简介:李宝萍,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宝鸡市职工作协理事,宝鸡市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金台区作协副主席。有作品发表《诗选刊》《延河诗歌特刊》《鸭绿江.华夏诗歌》《秦岭文学》《陕西工人报》《宝鸡日报》《印华日报》等中外报刊杂志。

伊斯坦布尔的早晨

乘坐南方航空公司的一只巨鸟
我们从亚洲的一端飞往它的另一端
世界如此神奇,我们需要用行走来揭秘

先于我们到达伊斯坦布尔的
是一场兴奋的雨
它和这座城市飘忽不尽的鸟一样
一会飞来,一会飞去
让我们琢磨不透

乌云飞卷的早晨,尖塔、圆顶的清真寺
呈现着伊斯兰国度的神秘
恢宏壮观,像是走进了一幅中世纪的巨画
而来往的人流与川流不息的车辆
又像是走进了长安的街头

宏亮的宣礼声,叫醒了伊斯坦布尔
晨幕中,甜品店的灯光分外明亮
烤面包的香气也叫醒了我们的味蕾
走进一家挂着星月旗的店铺
陌生的语言和亲切的微笑
让我感觉
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疏远,又如此的亲近

特洛伊的风

哭泣的特洛伊古城
请不要责怪那些美貌的女子
也不要责怪这丰饶的风
要责怪就责怪那些贪婪
和魔鬼的咒语

一座城建了九次
毁了九次
地震、战火、和时间这把利剑
一次次把特洛伊刺痛

木马设下的陷阱
让特洛伊城血流成河
也让被信仰的神
陷于不义之中
如今,血已经凝干
只留下一个空空的木马
和一块块沧桑的石头

风带来的特洛伊城繁盛
又被风带走

航行在博斯布鲁斯海峡

从金角湾出发,游船载着我们
航行在博斯布鲁斯海峡
这条海峡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
也是欧洲和亚洲的连接点
也可以这么说
它把一座城市分成了世界的两个洲
又把两个洲的一角,汇合成了一座城市

海峡不可分割,那么世界也不可分割
海鸥安详地飞来,又游去
它们没有洲际之分,也没有国度概念
蓝色的海水彼此相连
如果抽刀断水,那将枉然

一座飞跨的欧亚大桥
连通的不仅是世界的两个洲
也连通了两岸便利的人间烟火
世界民族的融合
和心与心的亲近

来往的航船将返往世界各地
也引来世界各地聚焦的目光
一艘航母曾经从这里经过
就引起世界的喧哗

两岸宏伟精美的建筑,昭现着一条海峡
一座城市的悠远天空
罗马帝国来过,奥斯曼帝国来过
也都化作了一朵朵闪耀的浪花
留在了历史的章节里

一切都成过往,而我关心的是
一座孤岛,一颗被囚禁的少女心
如何被爱她的父亲理解

心与心,世界与世界的沟通
从博斯布鲁斯海峡开始

蓝色和粉色的清真寺

这些圆顶、尖塔的蓝色和粉色的房子
住着先知先觉
人们脱掉鞋子,包好散乱的头发
走进这里
就像卸掉灵魂的尘土,来朝拜
这神圣的真主

一座城,需要有灵魂的保养站
来检讨人间的罪恶
感恩真主的赐予
不让灵魂深陷迷茫的苦海

彩色的花式玻璃窗
带来的阳光
永远是明亮而多彩的
给人间以希望

这里有一扇门,像是守住了初心
永远朝向
圣神的麦加

过达达尼尔海峡

达达尼尔海峡连起两个半岛
也连通两个海
它是地球通畅的经络
也是土耳其黄金的水道

海嚼着盐,用更深的蓝
把洁白的海鸥一遍遍地爱着
任其调皮、翻飞
给其宽阔的床,安歇

这里的海鸥不惧怕人类
它们矫健敏捷地捕食投掷过来的面包
土耳其导游莫扎特说
这里的海鸥
和土耳其人一样喜欢面包
并且拥有强健的肚子

在土耳其有个共识
有肚子的男人才是真男人
如同有阳台的房子才是好房子

以弗所古城

以弗所古城从千年的沉醉中醒来
它被考古学家从泥土里扶正,或者
保留其残缺的美

伟岸的罗马大理石柱
撑起了一个王国曾经的辉煌
有着魔鬼的眼睛和蛇一样头发的女神
显示出一座神庙的威严与神圣
而多乳房女神
则寓意着养育孩子母亲的伟大

一条铺满大理石的街道
曾经有奥林匹克圣火从这里经过
两边倒塌的房子
曾经是林立的街铺
马赛克地板是当时富有家庭的象征
公共厕所只允许男人们进去

一座藏书12000册的图书馆
也是男人们常去的地方
当然他们有的也打着去图书馆的幌子
偷偷从一个密道
去了寻欢作乐的地方

据说图书馆的藏书是竹简和羊皮卷做的
看来那时造纸术还没有传到这里
这里有一个可容纳2.5万人的圆形竞技场
欢呼声和掌声都已经消失在时光里
只留下残缺的大理石坐台
任游人们拍照留念

爱琴海慢慢地后退
一个王国从这里也退出了舞台
让沧海变成了桑田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

国政府批准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

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辑: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创作艺术总监:张琼(美国)

国际交流中心总监:芳闻(中国)

中国交流中心主任:夏花(中国)

编委:寒山(韩舸友/美国)、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安菁(澳大利亚)、伊萌(美国)、张琼(美国)、芳闻(中国)、夏花(中国)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