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绘就精彩人生 / 刘戎(美国)

  

作者简介:刘戎,美国华侨,作家,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笔墨绘就精彩人生 / 刘戎  (美国)                                      

在洛杉矶,乃至北美,说到作家,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周愚这个名字的,他在写作人中、在广大的中文读者里为人所熟知的程度,就像中国人没有人不知道周瑜一样。

所以,那天金平前会长联系我,要我来做周愚先生演讲的讲评人时,我本能的反应是:我哪配?

犹疑之间,我看到了亚东会长的邮件里,关于周愚先生演讲的题目:《写作,人生的笔墨相簿》。

我眼前一亮:好题目!真有才!真不愧是“周瑜”!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起起伏伏记录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这是每个人写作的人都在做的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以,透过文字,可以看见一个人的心,文字的灵动也是人心的鲜活。

我决定再去读他的作品。为什么是再呢?因为周愚的文章之前读过不少,以他的文章见诸各种媒体的频率,想不读都难。但是要我清楚地说出一二三来,又怕很难说全,实在是他的文章太多了,用周愚先生演讲题目来形容,就是他照相簿里的照片太多了,普通人的相簿也许用一个G就够存了,而他的相簿要一个T!

Google一下“周愚”这名字,跳出来许多、许多、许多……新闻也好,图片也好,访谈的影片也好,还有他的书。我开始每天在网上看周愚,太多了,点开一次就有一堆,眼睛都看到痛。他先后集结出版过十几本书,比如《情桥》、《洛城停、听、看》、《美国生活忙、盲、茫》、《蓝天、碧海、大地》、《美国居,大不易》、《归来的军刀》等等,还有各个文学网站上有他的个人作品汇编,这些作品的文体、题材五花八门,内容包罗万象,难以一一枚举,其中《归来的军刀》这部书在网上有全篇的电子版,有好多个网站都有提供,说明有很多家网站都在推崇和传播这部作品,相信籍由这样的渠道,会让优秀的作品有更广泛的传播,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感受到。

周愚先生在《归来的军刀》一书的自序中写到:“身为这个忧患时代的中国人,尤其是曾为“武”人,现为“文”人如我者,所负的最大使命,应该是如何克尽一已之力,但使两岸间在各方面缩短差距,相融相爱。因此我报导这些故事的目的,绝非为了要挑起旧恨,而是希望能记取教训,产生共识,让时代的悲剧从此结束,中国人之间,以后只有爱,没有恨,只有相互扶助,不再相互杀戮。”书上的落款时间是民国八十三年仲秋于洛杉矶。屈指一算,刚好三十年了。三十年后再读,仍然令人有感。

作为曾经的空军飞行员,我想举凡与空军相关的内容都会令他格外敏感,近几年我读过数篇周愚先生写的与空难有关的分析文章或是回忆文章,文字之间所流露出来的都是这样的情怀,我用句大白话来讲是他有“向前看”的胸襟。我个人以为这个“向前看”是有人生高度的,也是有历史高度的,有历史感也有责任感,这个责任是武人和文人的双重的责任。

同样地,我在读周愚先生的一些与个人经历相关的文章里,也有这种体会,他幼年时战乱中颠沛,与母亲的离散隔绝,那种会影响人一生的巨大的悲苦,文字间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恨意与怨念,终其一生的恨与怨,我读到那些文字时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一起去恨一起去怨,这是他文字的功力与魅力,令人感同身受。而与此同时,我也同样体会到,他不是只为用笔记录他个人的遭遇和情绪,而是一个人处在身不由己的时代洪流中,超越个人际遇的生活思考,这是对于一般写作人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再结合周愚先生演讲的题目:《写作,人生的笔墨相簿》,我们可以看到,从他用文字拍下的这些相片中,我们不仅看见了从前,还能看见远方。

2023年7月13日这天,【世界日报】的《世界副刊》刊登了周愚的文章《九十感言》,在这里与各位分享一下其中的部分:

“生于我这一代的人,多半都历经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我受的灾难更比一般人要多。自从我记忆开始,也就是日寇侵华的开始,我的童年就是在浙西、皖南、赣东、闽北的山区及穷乡僻壤中逃难,及躲避日机的轰炸之中度过。先父是军人,长年在外征战,我的童年很难见到父亲一面,可说是过着没有父亲的生活。山区物资匮乏,军职的父亲薪资微薄,生活条件极差。

抗战胜利不久,又因国共内战,我前往台湾,但母亲滞留大陆,我又过着没有母亲的生活。由于一直在动荡迁徒,我也没有一天能够安定地上学。我初中二年级一共读了五个学校,分别是在福州、武昌、上海、厦门、台北,前四个学校都因一学期没有读完就离开,在上海甚至注了册一天课都没有上而去了厦门,因此前面四校都未能把初二读完而不能升上初三。         

 到台湾后,十五岁初中三年级时我即离家在外读书,过着没有父亲和母亲的生活。后来我投身军旅,先后在几处空军基地、外岛服务,及派赴国外受训。婚后平均一年在家的时间不过一个月,甚至有长达一年多都不在家的情形,又过着没有妻子的单身生活。我所投身的空军,又是最危险的一个军种与兵科,分分秒秒都在生死边缘。所幸得到上天的眷顾,我不止一次有惊无险地死里逃生。

来美国后,适逢美国经济不景气,寻找工作困难,我们夫妇几经艰辛,终于在不同的公司各谋得一职。但我是夜班,妻白天工作,我们夫妇过着日夜互不相见的日子,直至二人都年满七十岁,完完全全退休为止。

回顾我这一生的九十年,甜酸苦辣虽然都有,但酸苦辣应远多于甜。不过再往回一想,再多的酸苦辣我都安然度过了,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这一段文字中,周愚用成年之前过着“没有父亲的生活、没有母亲的生活到既没有父亲又没有母亲的生活”成年之后过上“没有妻子”的生活,层层递进,把他人生缺失和起伏,用看似平静的文字清晰地描述出来,如此高明的写作手法,令读者通过文字俨然看见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卷,看见了一位人生经历丰富的人有着超然的境界,让我们从中领略到达观的生活态度和开阔的胸襟。

真是一个精彩的相簿!

这时候,我们是不是会想,在当下这个手机时代,照相功能不要太容易,任何人有手机就可以拍照片,只要会用存储功能,那些照片就会留存下来,这个时候,我们还需要文字吗?还用得上以笔墨拍下生活的瞬间吗?我不觉得两者可以相互取代,笔墨是更精致更有质感的记录,它有过滤、有抽离、有渲染……有你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以及期许。我们都知道,拍照留存和拍出好照片留世是两个概念两种层次甚至可以说是两个境界,好的文字也是这样。

金平会长曾以《军人的英挺 墨客的儒雅》为题全面地介绍过文武兼举的周愚先生,文章开篇即是:

“曾经,他长风作桨,苍穹翱翔,俯瞰大地苍茫;如今,他烹煮文字,著书立说,年过八旬尚眼明,千百文章老书生!”

借段会长的精彩描述,我跟一句:

“尔后,他笔走如飞,佳作传世,纵横文坛与舞林!人生相簿更精彩!”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国政府批准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

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这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周愚(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

编委:韩舸友、冷观、jinwenhan、安菁(澳大利亚)、yimeng han(美国)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