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芳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丝路文化委员会主任,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主席, 西北大学丝绸之 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主任,《世界诗 人》杂志总编。曾获2017中国当代十佳诗人 奖,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行吟诗人奖,国际华文桂冠诗人 奖等多种奖项。著有诗歌集《太阳雨》《丝路雁影《丝路虹影》《地球之耳》等文学著作 12部。诗文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星星》《诗 选刊》《诗林》《绿风》《草原》《鸭 绿江》等多个刋物发表。。
登秦岭南五台(组诗)— 王芳闻(中国)
终南神秀
终南神秀,一望在望
在长安城墙上,瞭望过您
在杜陵塬上,仰望过您
在唐诗宋词里品味过您
那是一柱擎天的秀峰
在李白的唇边,吟成
一把竖琴
弹日月之弦
一只飞过天空的鹰
栖在峰顶上
风啊,拨动鹰的羽毛
飘下来,赠给了我
在我心里竖起了一座更高的峰
紫竹林
紫竹林,象
打开的一个年份
把我带进终南
不见竹林,唯有磊石
一尊站立的石碑,和
镌刻的红漆草书
就可以醖酿一片秀林茂竹
这是终南神秀的紫竹殿呵
古寺无青灯照拂
掌着月亮,迎讶香客
我擎着一炷香
在一阵淅淅沥沥的山雨后
象一只湿了翅膀的蝴蝶
跪在了莲座上,心有期许
心似白云
一个人靠在朱漆钉门上
靠在一个古老的信仰上
祈求心似白雲
一团白云
把瓦檐踩得簌簌作响
掩住了门楣上的金匾
不说卧云,不说揽云
我想伸出手
搅动云海
云雾,追着从灵殿走出的女子
风,把月牙儿拨亮了
辨认着谁的心,似白云翩然
佛 光
这里,是
一排竹墙茅屋
半掩着的门,藏着悠悠的岁月
一个竹篓,背着云岚
一只瓦罐,藏着溪泉
一只藤篮,盛着大山的温婉
我背靠在竹门上小憩
惊起一只兔子,爬到山顶
观音殿,举着佛光
照在我头
金顶云海
暮色中,夕阳
用最后一束光
点亮了天宫金顶
笔架山隐身
云天海水茫茫
灵殿,如一叶普渡众生的慈航
屹立于岩壁上
伸出五指去揽云
不存奢望
只需揽得一缕,带回云水书斋养心
残荷.夕照
几枝残荷,立于清寒
伴着年代久远的古寺
急于挽留即将西沉的红日
南五台渺渺似海
笔架山在雾岚中沉溺
努力竖起五指寻找太阳的位置
冬雪还在远方徘徊
一只慌张的蝴蝶在池塘里飞来飞去
找不见红莲的蕊
我端着一盏莲花灯
供奉在佛前
看见时光从残荷中走来热烈\
灵应台应灵
暮云浓稠
灵台渺渺
云海滔滔向何渡
一袭白练抛来
似纤绳
手捧莲花上仙台
天籁语,风吹如弦丝
心有许兮天应知
惟求断那三千红尘痴
奈何!
天上,谁又不是
流浪的星星
一生被放逐的修行
和一颗燃烧的巨石
保持一世的默契
地上,谁又不是
流浪的游子
在一炷香里
“找到发光的箴言”
等梦潜来
携着虹,奔跑在天野
红尘一念
山寺寂静
小雨淅淅沥沥
息不灭红豆的火焰
寒风里,香客心暖
望一眼就燃情,相思弥漫
枫叶,追着风儿跑
想跑在时间的前边
不愿站在爱与痛的边缘
在老树上结一穗心愿
叩问终南神灵
谁能逃出时间
来世在哪里相见
睡莲,为池塘点亮心灯
观音殿的睡莲
一睡千年,一灿又千年
梦沉沉的,听见山寺钟声
起身发个楞,又沉入梦想
梦见,蝴蝶在花蕊中流连
梦见,一滴露珠在花瓣上偷窃月光
梦见,一烛香焰蚕蚀着夜色
梦见,一声木鱼儿从荷中擎走那朵明艳
这是一池觉禅的莲呵
在雪花中睡得香甜
从它的恬静中,我看见
一支红焰,在天光云影中燃烧
(2022年11月17日携友登秦岭南五台,去时细雨绵绵,归时心似白云翩翩。)
王芳闻《登秦岭南五台》组诗的美学境界与哲理探索 / 陈东林
王芳闻的《登秦岭南五台》组诗九首,是在细雨蒙蒙中沿山而上、夕阳余晖下漫步云阶的过程中一气呵成的。雨与晴的转换、云与山的辉映,助推了作者心潮起伏、思绪飞扬、诗如泉涌,这组诗歌不仅是一次对自然景观的深情描绘,更是一次心灵深处与自然、历史、文化的深度交融,以及对生命本质、存在意义的深刻探索。每一首诗,都如同一颗精心雕琢的宝石,折射出诗人对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深邃感悟。
一、自然与心灵的对话:美学境界的深度展现
王芳闻在《登秦岭南五台》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心灵世界的细腻情感巧妙融合。《终南神秀》中,诗人以“一柱擎天的秀峰”比喻自然的壮美,又以“李白的唇边,吟成一把竖琴”将自然与艺术相联,展现出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紫竹林》中的“一尊站立的石碑”与“镌刻的红漆草书”,则在自然的背景下融入了历史与文化的元素,增加了诗歌的文化深度。这种自然与心灵对话的美学展现,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境界。
二、时间与人生的哲理思考: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在组诗中,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是贯穿始终的主题。《金顶云海》中“暮色中,夕阳用最后一束光点亮了天宫金顶”描绘了时间的瞬息万变;《红尘一念》中的“谁能逃出时间”则直面了生命无法逃脱时间束缚的现实。这些诗句,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感悟,探讨了生命的价值与存在意义,展现了对生命本质的哲理探索。
三、历史与文化的融合:精神世界的丰富
《登秦岭南五台》组诗中,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展现出秦岭南五台深厚的文化底蕴。《终南神秀》中“在唐诗宋词里品味过您”将自然与文学艺术相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文化价值。《佛 光》中的“竹墙茅屋”、“观音殿举着佛光”,以及《灵应台应灵》中的“天籁语,风吹如弦丝”等意象,不仅描绘了秦岭南五台的自然风光,也反映了这一地区丰富的佛教文化。这种历史与文化的融合,丰富了诗歌的精神世界,展现了自然景观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四、情感的抒发与超越:心灵的深度探索
在王芳闻的笔下,情感的抒发与超越成为组诗的重要主题。《心似白云》中“祈求心似白云”表达了对内心纯净与自由的向往;《红尘一念》中的“谁能逃出时间”则展现了对情感复杂性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情感的抒发与超越,展现了对内心深处那份宁静与淡然的追求,以及对超越世俗情感束缚的渴望。这种情感的深度探索,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深处的旅程。
五、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语言的美学价值
王芳闻在《登秦岭南五台》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使得诗歌语言既生动又富有哲理。《灵应台应灵》中的“暮云浓稠,灵台渺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象赋予了生命,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睡莲,为池塘点亮心灯》中的“一睡千年,一灿又千年”,则通过象征手法,展现了自然与时间的永恒主题。这种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语言美学价值,也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 综上所述,《登秦岭南五台》组诗是王芳闻对自然、历史、文化以及生命哲学的一次深刻探索和诗意表达。每一首诗都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的深度对话,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秦岭南五台的自然景观之美,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洞察,是一次美学与哲理的双重盛宴。通过王芳闻的笔触,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细腻,更能体会到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越世俗束缚的渴望。《登秦岭南五台》组诗九首,无疑是一次心灵深处的旅行,一次对自然、历史、文化、生命哲学的深刻探索,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
作者简介:
陈东林,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唐宋诗词专业出身,原工信部高级职称资深评委,江苏省南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大陆《诺贝尔文学奖批判》一书独立作者,红学批评家,曾经负责长达六年时间的《现代诗研究》栏目稿件终审。出版著作有:《诺贝尔文学奖批判》《金庸作品批判》《琼瑶作品批判》《冷眼看王朔》《澳门旋风》《澳门风情》。还有六十多篇学术论文,在多种学术期刊发表。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国政府批准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
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这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周愚(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辑: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
编委:韩舸友、冷观、jinwenhan、安菁(澳大利亚)、阮小丽(加拿大)伊萌(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