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韻文情憶故人-永懷周愚大哥 / 蓬丹(美国)

作者简介:

蓬丹,美国著名华文作家、诗人,祖籍台湾,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创会会长,北美华人作家协会网站主编,美洲文化之声顾问。
作者自小醉心文藝,大學時代更成長為喜愛思索,探討人生意義,關懷宇宙萬物的「文青」,常將所思所感訴諸於筆墨,得到報章雜誌的刊用,受到讀者歡迎及名家好評,因此成為持續寫作的動力。八十年代中來美後的創作以分享海外生活的散文居多,至今共有《花中歲月》等十三部文學著作,曾獲海外華文著述首獎,台灣省優良作品獎,中國文藝獎章,辛亥百年散文獎,世界海外華文散文獎等,並多次應邀於重要文學會議發表書寫經驗,其文學中心思想在於提昇生活品味與尊重生命價值。
1991年與文友籌組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並被選為創會會長,現任監事。1991年加入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為永久會員。

書韻文情憶故人- 永懷周愚大哥
文 / 蓬丹

今年九月八日,多年好友周愚大哥微信傳訊,說他準備和幾位文友一起去搭墨西哥公主號郵輪,時間是11 /30 -12/7,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我說11月已安排了其他遊程,可惜無法同行了,我也順便將九月五日我們受邀參加一個小型餐會的合影傳給他,並說: 「我覺得你看來還是很挺拔,不似高齡九十呢!」萬萬沒想到,這張照片會成為我們的最後合影,而這段文字信息,也成為我和他最後的交流。

十月十五日一早驚聞周大哥摔倒病危,文友紛紛在群組中為他祈福。然而,曾經躲過死神的追獵,終究不敵病魔的廝殺,北美華文作協前副會長、二十二部作品的知名多產作家、更是我們心目中具有長兄風範的周大哥,於十月十八日溘然長逝。

早年的空軍軍旅生涯,周愚曾有許多出生入死的經歷。2023年震驚全美的舞星舞廳除夕晚會的槍擊案,他更是與死神擦肩而過,當晚若非為了和家人守歲迎新年,提早十分鐘離開,恰好坐舞廳門口座位的他極可能也會直面槍手,大家都說他吉人天相。

但是,作為周大哥三十餘年的文友及好友,我從和他的交談以及著作中,知道他的這一生其實經歷了許多風雨飄搖的坎坷與滄桑。十月四日世界副刊發表周大哥的文章<婚禮成葬禮> ,怵目驚心的標題,內容是說他的女兒覓得良緣,並已在賭城的教堂舉行了簡單婚禮,計畫回到洛杉磯後再辦隆重婚宴,時間場地都已訂妥,正待發請柬,女婿突覺不適,經檢查竟是癌症,化療與放射治療均屬藥石罔效,女婿以二十九歲英齡往生,這時有些接到婚禮消息的客人已抵洛城,沒想到竟成為參加葬禮。而作者文章最末一句: 「當時女兒才二十三歲,直到現在仍是單身」,令人讀後倍感悵然!

其實早在三十年前,與周愚大哥初次見面,他即親口告訴了我這樁令人痛心的變故。記得那是一個陽光午後,周大哥伉儷來到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我工作的出版公司,準備接我去當時一家高級中餐廳楓林小館,在那兒和其他幾位文友會合,歡迎來美國訪問的世界日報副刊田新彬主編。由於時間尚早,我就請他倆先在公司隔壁的咖啡館小坐。

首度相晤他就對我推心置腹,之前雖從未謀面,但彼此已在文字中神交許久,建立了某種程度的信任感和親切感。世界日報在美國創刊後,最早的光華島副刊開始向我以及其他幾位較常寫作的文友邀稿,因此周愚、吳玲瑤、周腓力、林幸魄、裴在美等人的名字已耳熟能詳。然而大家散居大洛杉磯區,那時也都各有工作,較無見面機會,一直到一九八九年,光華島已改名為世界副刊,趁著田主編來訪,熱心的周大哥便邀集了一眾素未謀面的文友雅敘。楓林小館位於好萊塢,距蒙市車程近一小時,周大哥非常周到,建議先來蒙市接我同去,緣此他常說我是他在美國見到的第一位文友,彌足珍惜。

一九九一年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在台北成立。同年5月4日作為世華分會的「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在紐約舉行成立大會,周愚以洛杉磯代表身份與會,返洛後積極邀請名作家紀剛大哥及我進行籌組分會事宜,開會地點常常定在我們首次見面小敘的的蒙市瑪麗卡蘭德(Marie Callender’s) 咖啡館。經多次商討定會名為「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英文名「North America Chinese Writers’ Association, Los Angeles」。接著發邀請函召集了五十多名會員,並經通信投票推選我為首任會長,聘請紀剛為顧問,北美洛杉磯作協於焉誕生,所以和周大哥之間又有了共同創會的革命情感。

當時尚無電郵或微信等聯絡方式,組會後商討會務或純喝咖啡聊天,瑪麗卡蘭德咖啡館仍是我們的首選,這家咖啡館也是一家西餐廳,周大哥與我都特別喜愛他們的咖啡和派(pie) ,我喝只放奶精的<未加糖的咖啡>(也是我的小說集書名);他則喝黑咖啡(他也有一本名為<咖啡黑白講>的散文集) 。1997年世界日報特別邀請我倆協助籌畫美西圖書大展,在西來大學舉行,其中有一場「文學中的咖啡香」,應邀座談的四位作家均以咖啡為名出了書,除了周愚和我,另二位講員是暢銷書<傷心咖啡店之歌>作者朱少麟,以及著有<一杯半咖啡>的資深作家劉安諾。老中青三代同台談這個當時頗為熱門時尚的話題,主辦單位還端來了現煮的馨香咖啡,別出心裁的場面傳為美談。

作協團隊認真籌備的活動得到僑社的讚譽與支持,其後又再與美國世界日報合辦「看好書寫好書」座談會,與華僑文教中心合辦「中文寫作班」,還有男作家擔綱主講的「男作家的魅力」, 女作家現身說法的「女作家的風采」…… 文香墨韻,詩書年華,至今仍為文友們津津樂道。

周大哥業餘熱心服務僑社。空軍出身的他曾任空軍官校校友會會長,我也曾任師大校友會會長,兩家校友會都加入此間的大專聯合校友會為團體會員。有幾年周大哥擔任聯合校友會年刊主編,編輯過程中有時會找我協助審稿和校對,因此我們有更多合作的機緣。

此外周大哥也曾擔任空軍大鵬聯誼會會長。由於我五、六年級時就讀台灣的空軍子弟小學,所以後來在洛城亦加入該會為永久會員,於是我們又成為「戰友」。2011年我為這個社團的筧橋會刊,主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紀念專刊」。三十餘篇真情流露的文字,我印象最深的是周大哥的作品「江水依舊向東流」,也可說是我讀過最感人的懷母文章。在充滿硝煙與戰火的一九四八年,作者年僅十四歲,在長江岸邊與母親揮手作別,以為去台灣避難只是短暫分離,不料竟成永訣,作者寫道:

「……一個細雨霏霏的寒冷冬天,母親送我及兩個弟弟和祖母上船……黃昏時分,船將起碇,母親在最後一刻離船上岸,我從船艙隔著玻璃向外望,看到母親步履蹣跚的背影,撐著一把雨傘,蹌跛在浮橋上。上岸後,她回轉身來,站在岸邊,疲憊的身子,籠罩在淒風苦雨之下。岸邊的江水,拍打在碼頭的石階上,濺起的水花,似乎也打到她的腳上甚至身上,但她卻一動也不動地仍站在那裡。岸邊漸漸遠去,遠去 …… 母親的身影漸漸變小,變小 …… 終於都消失於暮色蒼茫中,誰會想得到,那就是我今生看到母親的最後一眼…」
字裏行間潛藏的巨大傷惻破紙而出,淹沒了讀者的眼眶……

更為慘痛的是周愚在1991年輾轉獲知,生母已於1953年因遭迫害而自殺身亡,且遺骸不知去向,人子情何以堪? 但具有軍人本色的周愚大哥,接此噩耗益加奮發圖強,尤其移民美國後有許多新的見聞,更激發出他的家國之情,自幼喜愛文學的他,開始積極從事業餘寫作,累積作品三百餘萬字,且多次得獎。距今僅僅八個月前的早春二月,他還舉辦了盛大的新書發表會,推出第21和第22部書帙。

與他同時坐船來台的兩位弟弟,後來也都在各自的領域卓然有成,周氏一門三傑,應可稍稍告慰慈母在天之靈。另一樁值得周大哥欣慰的是,唯一的女兒珍妮十分孝順,尤其近幾年周大哥雖在健康方面大不如前,反而因有女兒的貼心陪伴,得以一家三口周遊列國, 遍訪四方,高齡猶能將<地中海上的探戈>(周愚的第18本書)跳得有板有眼,琴瑟和諧!

周大哥前半生翱翔長空,以駕駛桿報效國家;後半生以文字煮酒,以書香濟世,在文藝界開啟了另一片鷹揚展翅的天空,早已不負歲華,不虛此生! 周大哥,安息吧!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

国政府批准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

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辑: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创作艺术总监:张琼(美国)

国际交流中心总监:芳闻(中国)

中国交流中心主任:夏花(中国)

编委:寒山(韩舸友/美国)、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安菁(澳大利亚)、伊萌(美国)、张琼(美国)、芳闻(中国)、夏花(中国)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