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仙翁乘鹤去、学子挥泪别师尊”- 儒学泰斗游芳憫先生荣归天国【国际文化资讯】

世纪仙翁驾鹤去、故国挥泪别师尊
洛杉矶【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编辑部,韩舸友执笔

当代著名国学泰斗、美国孔孟学会荣誉会长游芳悯教授于2025年新年1月1日与世长辞,安详离开了他曾经生活一个多世纪的人间土地,离开了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世界。

游教授跨越两个世纪一百余年,与中华民国一起成长,历经北洋政府、北伐战争、民国统一、抗日战争、国共内战、1949年随国民政府撤退台湾,一直从事教育研究工作,1980年移居美国。

从上个世纪初到2025年的今天,他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也见证了自满清灭亡以来中国人民历经劫难、顽强奋斗、不屈不挠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无论何时何地,游教授都在孜孜不倦的研究哲学和伦理学,研究孔孟儒学,其學術中心思想理念,在於歸納中華文化孔孟儒家哲學與西方基督教文化博愛救世之精義,追尋人類未來美好遠景,邁向新世紀文明。

可以说,游教授倾其一生的心血,致力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致力于民族认同感。他是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的传播者和捍卫者。正如中国国际新闻报美国分社在讣告中所评价的一样:“游芳悯教授是在台湾,大陆,海外热心传播并身体力行的中华文化学者,是中华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传承者,是国内外家喻户晓、国际最负盛名的儒学泰斗人物”。

作为儒学泰斗,游教授培养的著名学者、文学大家以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难以计数,每个人都会因为认识他老人家、得到过他的关心,聆听过他的教诲而倍感骄傲。

我与游教授相识时间不足十年,与数十年来他亲自培养和看着成长的许多优秀人士相比,简直连发言的权利都没有。不过因为和他的爱女蓬丹的朋友关系,也能经常一睹老人家的风采。蓬丹不仅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北美作家协会总会会长,也是一位特别有孝心的女孩。每次聚会她都会带上老人家,我们也就能够经常见面。难得的是,老人家近两年身体感觉虽然不如从前利索,反应好像也不如过去敏捷,不过每次见面,我问他还记得我不,他总是笑眯眯的回答,记得,你是韩舸友。

游教授不仅是一位哲学伦理学泰斗,在生活中也是社会的楷模。游教授的经典名言:“中国哲学的最终境界,就是迈向真善美真理的最高层”,不仅是学术总结,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和世界观的高度凝练。他一生追求真理、善行与美德的实践,为后人树立了道德和学术的双重典范。

游芳悯教授的辞世是学术界、文化界乃至全球华人社会的巨大损失。他的思想体系和学术成就将永远流传,并继续影响后人。他所倡导的文化自信、哲学探索、全球视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为人类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游芳悯教授是融汇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推动民族文化认同的捍卫者、哲学伦理的现代化拓展者、游教授一百零四年的生命,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象征。他的离世令人痛惜,但他的精神将永远与我们同在,激励更多的人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儒风浩然 — 致敬儒学泰斗游芳悯教授
文/ 寒山(韩舸友)

百年长路如云烟,
儒风浩然,纵贯天地人间。
北伐风雨,南渡孤帆,
万里云涛,淬炼琴心剑胆。

孔孟之道,千年传承,
融贯中西,博爱光芒照天边。
真善美,山河之魂,
是千秋万代梦,是诗书未竟篇。

斯人远,
空余清风绕庭前。
丹心不老,学问长存,
华夏文化,若江河奔涌亿万年。

春風化雨 福壽雙全
文 / 劉榮文

游芳憫教授以104歲高壽辭世,功德圓滿。他老人家是我認識的所有人當中,最為長壽多福的一位。十年前通過他的愛女蓬丹,我有幸認識游教授。當時我詫異於一位94歲的老人,耳聰目明,聲如洪鐘,思維敏捷,行動自如,饒有興致地參加文學藝術活動,所以我打定主意:每一次與游老見面,都要和游老合影留念,粘粘他老人家的福氣。十年下來,和游老的照片有幾十張。

游老的長壽,按照他自己百歲時在電視節目專訪中所談到的,心情快樂、父慈子孝和泡腳養生是長壽法寶。我深為贊同,並且認為他骨子裡的儒家美德「溫良恭儉讓」,使他戰勝百年人生歷程中的各種挑戰,譜寫出一個美麗的「春風化雨,誨人不倦,寬厚愛人,福壽雙全」的篇章。

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游教授從台北到南部某校講學。大熱天在校園中取出口罩戴上。眾人不解,游教授說:「我以前在這裡工作時,有同事向我借錢。多少年過去了,他沒還我。我怕他認出我來,不好意思」。游老的寬厚愛人由此可見一斑。

游教授是哲學專家、儒學泰斗,筆耕不輟,著作等身。畢生從事文史哲教育,培育英才無數,在兩岸三地,有口皆碑。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家,卻非常謙虛,盡心盡力,鼓勵提攜後人。每次見面,都跟我說:「劉教授在海外推廣中文和中華文化,功莫大焉」,令我深受感動。我也真的是把游教授的鼓勵和鞭策牢記在心,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我在教育事業中的進取和成績,離不開游老的提攜。

2017年,「美國-吉林廣播電視周」在洛杉磯舉行。游教授以吉林白城師範大學客座教授的身份,受邀作為貴賓出席。我因為在吉林求學和工作的關係,也參加了這場活動。席間,承蒙近百歲高齡的游教授賜大作「東西倫理學史研究」。游教授在扉頁提筆留言「榮文教授指正 弟游芳憫敬贈」,令我受寵若驚。我的父親比游教授小8歲,游教授是我的父輩,老人家如此留言,真的是不敢當。游教授的留言時刻提醒我,無論何時何地,當盡心盡意遵守傳承中華美德,做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接下來,游教授筆走龍蛇,一氣呵成,十分輕鬆暢快地寫下了「二零一七年九月十八日於洛杉磯吉林省與洛杉磯媒體交流座談會席上」。看著他老人家行筆,簡直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無獨有偶,在2022年底的一次聚會中,加大聖塔芭芭拉大學數學家葉如鋼教授朗誦自己的詩作。葉教授是1977年安徽高考理科狀元,不但在數學領域有專精,而且在詩歌創作上造詣深厚。游教授現場給葉教授贈書並簽字,如行雲流水般。這一年游老102歲。

游教授教書育人著書立說一輩子,悲天憫人,愛人如己,並且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為推動兩岸的交流,在海外傳揚中華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他身體力行,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發揚倫理道德的美善力量,重視生命内在底蘊的培育積累,影響著無數的人,積極向上,建設更加美好的社會。

游芳憫教授生平:

游芳憫教授祖籍福建寧德,幼年進入羅源縣基督教聖公會所辦一善堂乾元寄宿學校,其後求學過程,先後畢業於福建省立永安師範學校,重慶中央政治學校,並獲美國啓洲神哲研究院授予榮譽哲學博士。

工作經歷:曾先後任教於台中靜宜大學,東海大學,美國啓洲神哲研究院倫理學教授,美國普林頓大學哲學教授。社會方面,曾擔任台灣新生報主筆,超越雜誌編輯委員會召集人,並為教育部縣市文化講座主講人,中華文化研究發展基金會常務董事,兼任吉林白城師範大學及福建寧德高等專科學校客座教授。

游教授自台灣教職退休後,於九十年代初移居美國,仍以宣揚中華文化精粹為己任,一九九九年擔任美國孔孟學會會長,其後積極推展會務,熱心籌辦學術講座,發揚孔孟誨人不倦之教育精神以及儒家不卑不亢的中庸之道,期能推廣善良風氣,提昇文化層次,化解社會弊端,進而促進中美文化交流。

游教授多次應邀前往福建廈門大學、山東大學、遼寧大學等多所學校講學,亦曾應邀在北京釣魚台及人民大會堂發表有關世界文化及經濟問題等演講。其學術中心思想理念,在於歸納中華文化孔孟儒家哲學,與西方基督教文化博愛救世之精義,追尋人類未來美好遠景,邁向新世紀文明。他亦榮任「世界博愛救世大同盟」理事長,「中華四海同心會」榮譽理事長,「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顧問等職,鼎力提攜後進,對社區活動不遺餘力參與支持。

為使其文史講座及專書論著均能秉持客觀應證之原則,游教授曾不辭辛勞數次訪問歐美各大名城,更遠赴以色列、印度、巴西、澳洲、土耳其、埃及、俄羅斯諸國實地考察,神州遊訪亦遠至蒙古、東北、西藏等地,以期明瞭世界文化之根源與文明發展之終極關懷,俾稍盡一位智識份子的棉薄心力。現有「中西文化與哲學述要」及「東西倫理學史研究」二書問世。二零零七年游教授獲福建鄉親盛邀,赴閩擔任姓氏研討會貴賓及游姓委員會旅美委員,當地圖書館並已收藏其手稿及著作。

游教授生於1921年 12月 16日,為人處事一向懷善念,從不計較,加以注重養生修心,得享嵩壽,於2025年 1月 1日安詳離世。

宣揚孔孟學說之理念:進入二十一世紀初葉的今天,至聖先師孔子,仍被列為有史以來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位,(文獻初見於1968年「美國世界年鑑」所載,之前更見於杜蘭博士(Dr. Will Durant)「世界文明史」等名著。)良以「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等人類文明崇高理念,乃孔子所首倡。當代未來學家「地球村」的憧憬,尤靠儒家「人生哲學」之倫理道德精神的發揚光大,方能創造人類文化的光明前途,以迎接二十一世紀「基因突破」「電腦網路」「生物晶片」之「高科技,新工業」時代之來臨。

游教授在教育文化界服務多年,且身為美國孔孟學會榮譽會長,一向盡心竭力協同各方學者專家,以及有關機構與社團,共同努力發揚儒家文化及孔孟教育精神。並堅信我們當以孔孟學說,規撫美國當前國策,究其原因在於:

(一)美國智庫不無偏重「文化衝突論」,誤導美國做世界警察。
(二)就文化論,古今中外,世界各國各族的文化思想,都是在處理個人和群體關係的問題,可統稱為「群我文化觀」(此名稱為作家紀剛所提出)。只是有的幼稚簡陋,有的發展偏極。祇有孔孟學說所建構的東方文化體系,可稱完備周延,足能導致世界大同。

(三)簡介孔孟「和諧文化觀」的人生價值體系,和東西文化體系的比較。
(四)中山先生當年曾警告日本,要做東方文化的干城,不要做西方文化的鷹犬。今天我們美籍華人,尤以孔孟學說的傳人,要愛護這個國家,規撫這的國家,不要做西方文化的獅虎,而要仰望基督教文化中的耶穌愛人救人之精神。

著作簡介:游芳憫文史專集第一卷:中西文化與哲學述要
作者廣閱儒學、神學、史學、哲學等諸子百家著作,將其搜集之文化及哲學方面的豐富資料加以歸納整理,並提出中庸哲學之觀點,使讀者閱後足以全面了解中西文化傳及哲學思想的來龍去脈,是一本擷取人文精粹的案頭必備書。
游芳憫文史專集第二卷:東西倫理學史研究
本書以提綱挈領的方式,講述東西方倫理觀的軌跡、傳承與差異。說理明析,條目清楚,更深入探討倫理道德之重要性,試圖喚醒人們心靈中純正光明之善意,
並重視生命內在底蘊之培育積累。

以下為編輯中之著作: 「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百年來中山思想發展史略」

媒體評論:游博士教學相長,廣閱群書,在各項談話及講座中發揮其多年研究心得及學識,旁徵博引,條理清楚,被尊為儒學大師,因而各社團均爭相邀請他參與演講座談,游博士總是傾囊相授,期許喚醒社會良知,提高人文素養,其講座消息經常成為報章頭條。

例如在美國洛杉磯,歷年來他曾應邀擔任下列重要文化性講座之主講人。

  1. 東方文哲精華講座 — 談諸子百家對人生問題的體認,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
  2. 衛道學院文化講座 — 就歷史文化層面分析當前社會現象及人文環境、人類前途、世界局勢等。
  1. 僑學界紀念五四運動 — 分析該運動之歷史背景及影響。
  2. 世界華僑同心總會 — 就宣揚中華文化及僑社團結的議題發表意見。
  3. 二十一世紀前瞻系列學術演講

其他如紀念八年抗戰歷史研究會,南加州文教社團聯合會,中華文化研究發展基金會等文教社團均曾敦請游博士主講文史議題。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之文友發表新書作品,游博士均應邀擔任講評。

附1:【中国国际新闻报美国分社】
天地同悲,江河洒泪,
游芳悯教授是在台湾,大陆,海外热心传播并身体力行的中华文化学者。是中华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传承者,是国内外家喻户晓、国际最负盛名的儒学泰斗人物,是中国易儒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游芳憫教授,男,1921年出生。中国福建宁德蕉城区石后乡芹后村人,台湾東海大学哲学教授,1980年移居美国。擔任Purlinton大学哲学教授,美国启洲哲学研究院教授,美国孔孟学会荣誉会长,世界伦理学会会长,孙中山国际基金总会副主席,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客座教授,等。

美国《世界日报》、《洛杉矶时报》主笔。
2005年4月11日下午,到宁德市受到市长陈荣凯的亲切会见。
2005年4月12日上午,到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该校师生做了《21世纪的前瞻》的学术演讲。
2007年9月24日下午,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做了《美国的中华儒学研究》报告。
主要著作有:《东西伦理学史研究》,《中西文化与哲学述要》等。

附2,游芳悯教授的精典论述,
【中国哲学的最终境界】一一段建华
[图片]
段建华博士的导师,游芳悯教授(台湾成功大学哲学教授,美国启洲神学院教授,美国purlinton大学哲学教授)2010年在《中西文化与哲学述要》一书中有:
“中国哲学的最终境界,就是迈向真善美真理的最高层“的鸿论。

真,即物质文明。
善,即精神文明。
美,即生态文明。

这正是新时代正在弘扬的新三大文明。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

国政府批准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

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辑: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创作艺术总监:张琼(美国)

国际交流中心总监:芳闻(中国)

中国交流中心主任:夏花(中国)

编委:寒山(韩舸友/美国)、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安菁(澳大利亚)、伊萌(美国)、张琼(美国)、芳闻(中国)、夏花(中国)

————————————————————

关于 ““百岁仙翁乘鹤去、学子挥泪别师尊”- 儒学泰斗游芳憫先生荣归天国【国际文化资讯】” 的 1 个意见

  1. 昨晚外出回归洛城,首先看了《美洲文化之声》国际创没网。谢谢韩舸友总编和刘荣文教授声情并茂写下纪念游芳悯教授“百岁仙翁乘鹤去、学子挥泪别师尊”的文章。这让我回想起与刘芳悯教授过往见面的不同场景。作为儒学泰斗,游教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每次见到他,总是笑容可掬、满面春风。对于近百岁的老人,这种精气神实属罕见。特别是当他站在讲台上,他总是声音洪亮、气宇轩昂,慷慨陈词他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他总是鼓励我,“你的主持和歌声都非常棒!”我想这也许是他活到104岁长寿的最高秘笈:乐观、开朗、豁达,正面、积极、向上,活在自己独到的人生哲学中,乐此不疲!韩舸友总编在文中对游教授的高度赞誉和评价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永别了,敬爱的游教授,您的精神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