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劉榮文,東洛杉磯學院現代語言系中文及中國文化教授,北美南加州華人寫作協會副會長,南加州華裔家長教師協會會長,美西華人學會會長。東北師範大學碩士畢業。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熱心公益事業,組織領導上百場教育和文化講座,在社區中推動教育事業,並大力宣講建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重要性,積極推動華裔和其他族裔的理解與溝通。被評選為東洛杉磯學院「最受學生喜愛的教授」。2023年8月,獲得加州眾議院「傑出教育工作者」稱號。熱愛騎行和寫作。
婆罗门大祭司的归天路 / 劉榮文(美国)
2024年夏天,我有機會到中國大陸、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旅行超過兩個月。在大陸期間,是率領美西華人學會「尋根及學術交流」代表團參訪深圳、廣州、上海、南京、重慶、長春和北京等地。到台灣的目的是參加「北美華語文教師台東大學研習團」。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主要是觀光訪友。在印尼峇里島的一個月,是參加東洛杉磯學院舉辦的「海外學習」項目。去的地方很多,話題也很多,講個三天三夜也講不完。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峇里島印度教婆羅門大祭司的火化儀式。
對於峇里島人來說,從精神角度來看,死亡並不重要,因為它是一個連續循環(出生-生命-死亡-輪迴)的一部分,通常進行火葬,焚燒屍體,然後將灰燼撒入河流或海洋,這意味著將靈魂從世界的束縛中釋放出來,以便可以輕鬆地與神聯合。進行火葬的日子是由婆羅門的祭祀來選擇黃道吉日。因為一般百姓負擔不起火葬的昂貴費用,通常做法,是先在村中公墓土葬,每隔五年左右,把所有逝者的遺體遺骨起出來,集體火葬,費用會很便宜。火葬季基本都在7、8月份,因為這時是乾季,下雨不多,有利於生火。
我們授課的地點在烏布附近的一個村莊,有一位婆羅門的大祭司因病辭世,火葬儀式訂在8月初的一天舉行,空地上早就豎起了20幾米高的木頭和竹子建成的火化塔。塔身塔頂裝飾得金碧輝煌。我們每天都從這裡經過。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所以我們事先計畫好要來一睹這非常有特色的儀式。峇里島的印度教徒中,存在著種姓制度。第一種姓是婆羅門,第二是剎帝利,包括一些貴族和國王、武士。第三是吠舍,包括商人和行政官員。第四是首陀羅,基本都是農民。大祭司從死亡的瞬間開始,就已經由別的祭司按時按禮數進行繁多的儀式了。家人和親友、村民們也都按著禮數進行各項祭拜活動。
我們早晨九點多到了火葬場,看到一些年輕男子正在整理場地,用沙土鋪墊低窪有水的地方。一些婦女正在帳篷內整理食品和飲料。一位女生說她剛從荷蘭留學回來。我們步行到六七百米遠的大祭司家,沿途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們往這裡聚集,每人都是傳統服飾。很多婦女的頭上頂著祭品。因為是獻給大祭司的祭品,規格當數最高。祭品被分成幾層,像一個小塔,足有兩三尺高。祭品中有鮮花、新鮮水果、米飯等,五顏六色,甚是好看。
大祭司家的大門外,從前到後,依次高高聳立著一頭黑色大公牛、一座斜坡道、一座高塔,這些都由竹子和木頭製成。大公牛、斜坡道和高塔都是金裝彩繪,規模宏大。公牛前,一位大祭司正坐在聖壇上作法。他全身披掛各法器,手指上全是大戒指。手腕上、脖子上、耳朵上、腦袋上,但凡能掛住東西的地方,都掛滿了各種物件。他每次從鑲金鍍銀的寶盒裡取出法器,都要先念念有辭,用蓮花指沾上聖水,彈向天,彈向地,然後才披掛上身。做完法事,取下法器,放回寶盒,也是同樣的念念有辭,彈聖水。整個過程,大祭司不疾不徐。他身後有兩個助理祭司,負責用大喇叭指揮前來祭拜的各色人等,各就各位,各行其事。婦女們在靈前獻祭,年輕男子在斜坡道和高台上做抬靈的最後準備工作。祭司旁邊有一間屋子,幾十個樂工正在演奏甘美朗。這甘美朗就是把銅片綁成一排,用木槌在上面敲來敲去,發出聲音。幾十個甘美朗在一起,奏出美妙動聽的音樂。
街道上人聲鼎沸,路邊小吃攤的老奶奶賣早餐,早餐是大米粥、醬、一些蔬菜、一些肉鬆,好像還有炸豬皮。他們不用碗,而是用一個竹編的盤子,上面鋪一層芭蕉葉,就把滾燙的粥先用勺子盛出來,放在芭蕉上,老奶奶用手把各種菜、醬料、肉鬆、炸豬皮抓到粥上面,熱氣騰騰。男人們席地而坐,用勺子舀著吃,不說話,默默地吃。女人們聚在另一個角落,坐在小矮凳上,默默地吃,不說話。這些食客都是來參加大祭司葬禮的。在街道兩旁,很多鄰家門口,都擠著一群群年輕男人,喝「Bintang」牌啤酒,有說有笑。一圈不論有多少人,都用同一個杯子飲酒。這些年輕人一會兒要擔當重任,抬槓子。後來才了解到,峇里島人也是「食不言,寢不語」。但是喝酒不是吃飯,可以談笑風聲。不時有白衣高髻、白鬚飄飄、手執文明棍的婆羅門走過。這些高種姓人的氣質還真與旁人不一樣,各個老神在在,目不斜視。昂首闊步,一步一個腳印。
中午十二時一過,起靈的時候到了。大祭司的棺材被年輕人從祭司家二樓的窗口抬出來,沿著斜坡道抬到院子地面,再經過院門,抬到大街上的木製斜坡道,一直往上,抬到高塔上固定。高塔上有一個平台,放棺材,棺材四周站著四個小伙子,他們的任務是守護棺材不要掉下來。
走在隊伍最前列的是銅鑼樂隊,大小不一的幾十面鑼,每面都由年輕人抬著,樂工們邊走邊擊鑼。第二隊人馬是幾十位武士,帶著面具,全身披掛,隨著鼓點,舞動前行。第三隊人馬是甘美朗樂隊。幾十名樂工木槌上下左右翻飛。婆羅門祭司的隊伍緊隨其後,十來位祭司表情莊重嚴肅。上百名女性頭頂著祭品籃緩緩走過。一些女眷跟在後面,大都表情輕鬆。只有一位女眷抹眼淚,旁邊各有一個年輕女人扶持。她們的身後,是坐在轎子上的三位女眷,正襟危坐,雍容華貴。參加儀式的每個女人都濃妝豔抹,穿著最漂亮的服裝。幾十位小伙子扛著承載大黑公牛的平台。大斜坡道也是由七八十位小伙子扛著。
最熱鬧的是扛高塔的百位小伙子們,在幾個年齡稍長男人的口號指揮下,隊伍呼拉一下會向左迅速擺去,一會兒又呼拉一下向右擺去,搖擺不定,幅度之大,幾乎撞到街兩邊圍牆和房屋。有時隊伍停下來,上下搖擺,或者左右搖擺高塔,高塔好像要傾倒。棺材便隨著擺動,遙遙欲墜。阻擋高塔的沿途電線早被剪斷,樹枝也在幾天前被砍過。走到十字路口,高塔被逆時針轉上三圈,被顛來顛去,棺材也是隨時掉下來的樣子。這不是說小伙子扛不動高塔,而是故意為之,目的是使屍體認不得回家的路。峇里島人相信靈魂永生,人死如燈滅,靈魂從身體中出來升天了。肉體已經完成使命,當歸於塵土。抬高塔的小伙子們口中喊著號子。扶棺的小伙子們,送靈的人們,圍觀的村民,很多人都在玩自拍。而看熱鬧的外國遊客,更是人人手裡一部手機,或攝影或錄視頻,或玩自拍,忙得不可開交。喪家一點兒也不忌諱,反倒歡迎外人看熱鬧,歡迎攝影錄像。吹吹打打,歡聲笑語,一點兒也不是我所熟悉的葬禮場面,倒比娶親還歡快熱鬧。
到了火葬場,先是武士們跳起戰舞。舞蹈和美洲原住民及中國東北跳大神很像。之後是所有女眷順時針繞火化塔三圈。大公牛先被放置在火化塔下的一個平台上。棺木從高塔上沿著斜坡道抬到地面,再經由另一個斜坡道,抬到大公牛的平台。已經有人把大公牛的後背取下,棺木被放在牛腹裏面。祭司作法,家人圍在棺木前,祭司和家人把祭品一層層地放入棺木,和死去的親人最後告別。蓋上棺木,再把牛背扣上。大公牛平台下面的空地上,早被年輕人用椰子樹的樹幹堆滿,這是火化的燃料。時辰已到,一把噴槍噴出火焰,引燃了椰子樹幹。一股濃煙升起。整個火化過程要三個多小時,如果在日落時分恰好完成火化程序,是最理想的狀態。中間有百位女性頭頂著祭品,分期分批地把祭品送到火化塔前,再由專門的男性把祭品堆放好,放到火堆上燒掉。燒者燒著,怦然一聲巨響,大公牛倒塌下來,燒到一半的棺材和屍體便與火堆融為一體。不時有人拿長耙勾動屍骨,使其充分燃燒,終為土灰,放入椰子殼,擇日撒到海裡或河裏,回歸自然。
整個過程中,有幾千人幫忙,村民們看似無所事事,男女分開,東一堆西一堆,或站或坐,或飲或食,毫無章法。而實際上,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是幹啥吃的,輪到自己做什麼事,馬上投入,井井有條,雜而不亂。也有警察維護秩序,指揮交通。還有一輛消防車停在現場,以防火勢失控。機車、汽車、行人完全擠在一起,寸步難行。街頭小販忙著售販水果和各式小吃飲品。幾百名遊客現場參觀,簡直就是一場盛大的嘉年華,不遜於帕薩迪納市的新年玫瑰花車大遊行。
峇里島全島早已商業化開發運作,國內外遊客多如過江之鯽,酒吧餐廳娛樂場所隨處可見,但總體上來說,峇里島人民對神靈還是頂禮膜拜。無論你走在島上的任何角落,都能隨時隨地看到神廟和家庭祭壇,各處都擺滿祭品,總會有不同的慶典在舉行。這是一個萬神之島,萬廟之島。活著時虔心敬神,死去時歸於塵土。生死事小,敬神為大。人民相對來講,樂天知命,非常平和、寬容、忍耐、喜樂。通過目睹這難得一見的婆羅門祭司火化儀式,我更深刻地認識到,靈魂是如此的偉大。对信仰、对真善美的追求,對文學藝術的嚮往,富有人文情怀、悲天悯人、爱人如己,拥有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灵魂,更好于对权勢金錢名利的追求。一個人少了這些美好的情懷,沒有靈魂,就是行屍走肉。我堅信:高貴的靈魂乃人生至高境界。
《美洲文化之声》简介: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Sound of USA)成立于2016年,是美国政府批准的综合网络平台,主要从事华语文学作品的交流推广。目前已与Google、百度、Youku、Youtube 等搜索引擎联网,凡在这里发表的作品均可同时在以上网站搜索阅读。
我们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提倡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唯美主义风格,为世界各地的华语文学作品交流尽一份微博之力。同时,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俱乐部团结了众多的海内外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正在形成华语世界高端文学沙龙。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流派,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效力。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听世界美好声音”,这是我们美好的追求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顾问:森道.哈达(蒙古国)
顾问:蓬丹(美国)、李发模(中国)、段金平(美国)、周愚(美国)、祁人(中国)谭五昌(中国)、张素久(美国)、林德宪(美国)、萨仁图雅(中国)、周占林(中国)北塔(中国)
总编辑:韩舸友(美国)
副总编辑:冷观(美国)、jinwenhan(加拿大)
编委:韩舸友、冷观、jinwenhan、安菁(澳大利亚)、阮小丽(加拿大)伊萌(美国)
————————————————————————————